知识梳理之Java并发包相关(java.util.concurrent/Blocking/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s/CopyOnWrite)

Java并发包提供了哪些并发工具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并发包也就是 java.util.concurrent 及其子包,集中了 Java 并发的各种基础工具类,具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提供了比 synchronized 更加高级的各种同步结构,包括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 等,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多线程操作,比如利用 Semaphore 作为资源控制器,限制同时进行工作的线程数量。

  • 各种线程安全的容器,比如最常见的 ConcurrentHashMap、有序的 ConcunrrentSkipListMap,或者通过类似快照机制,实现线程安全的动态数组 CopyOnWriteArrayList 等。

  • 各种并发队列实现,如各种 BlockedQueue 实现,比较典型的 ArrayBlockingQueue、 SynchorousQueue 或针对特定场景的 PriorityBlockingQueue 等。

  • 强大的 Executor 框架,可以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线程池,调度任务运行等,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再需要自己从头实现线程池和任务调度器。

java.util.concurrent包基本概念,强一致性和弱一致性

java.util.concurrent 包提供的容器(Queue、List、Set)、Map,从命名上可以大概区分为 Concurrent、CopyOnWrite和 Blocking* 等三类,同样是线程安全容器,可以简单认为:

Concurrent 类型没有类似 CopyOnWrite 之类容器相对较重的修改开销。

但是,凡事都是有代价的,Concurrent 往往提供了较低的遍历一致性。你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弱一致性,例如,当利用迭代器遍历时,如果容器发生修改,迭代器仍然可以继续进行遍历。

弱一致性的另外一个体现是,size 等操作准确性是有限的,未必是 100% 准确。与此同时,读取的性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步容器常见的行为“fast-fail”是强一致性的提现,也就是检测到容器在遍历过程中发生了修改,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不再继续遍历。

多线程编程的目的

  • 利用多线程提高程序的扩展能力,以达到业务对吞吐量的要求。

  • 协调线程间调度、交互,以完成业务逻辑。

  • 线程间传递数据和状态,这同样是实现业务逻辑的需要。

同步结构

  1. CountDownLatch,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某些操作完成。

  2. CyclicBarrier,一种辅助性的同步结构,允许多个线程等待到达某个屏障。

  3. Semaphore,Java 版本的信号量实现。

CountDownLatch 是不可以重置的,所以无法重用;而 CyclicBarrier 则没有这种限制,可以重用。

CountDownLatch 的基本操作组合是 countDown/await。调用 await 的线程阻塞等待 countDown 足够的次数,不管你是在一个线程还是多个线程里 countDown,只要次数足够即可。所以就像 Brain Goetz 说过的,CountDownLatch 操作的是事件。

CyclicBarrier 的基本操作组合,则就是 await,当所有的伙伴(parties)都调用了 await,才会继续进行任务,并自动进行重置。注意,正常情况下,CyclicBarrier 的重置都是自动发生的,如果我们调用 reset 方法,但还有线程在等待,就会导致等待线程被打扰,抛出 BrokenBarrierException 异常。CyclicBarrier 侧重点是线程,而不是调用事件,它的典型应用场景是用来等待并发线程结束

ConcurrentHashMap和ConcurrentSkipListMap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的应用侧重于 Map 放入或者获取的速度,而不在乎顺序,大多推荐使用 ConcurrentHashMap,反之则使用 ConcurrentSkipListMap;如果我们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非常频繁地修改,ConcurrentSkipListMap 也可能表现出优势。

为什么并发容器里面没有 ConcurrentTreeMap 呢?

这是因为 TreeMap 要实现高效的线程安全是非常困难的,它的实现基于复杂的红黑树。为保证访问效率,当我们插入或删除节点时,会移动节点进行平衡操作,这导致在并发场景中难以进行合理粒度的同步。而 SkipList 结构则要相对简单很多,通过层次结构提高访问速度,虽然不够紧凑,空间使用有一定提高(O(nlogn)),但是在增删元素时线程安全的开销要好很多

CopyOnWriteArraySet 和CopyOnWriteArrayList

关于两个 CopyOnWrite 容器,其实 CopyOnWriteArraySet 是通过包装了 CopyOnWriteArrayList 来实现的,所以在学习时,我们可以专注于理解一种。

CopyOnWrite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原理是,任何修改操作,如 add、set、remove,都会拷贝原数组,修改后替换原来的数组,通过这种防御性的方式,实现另类的线程安全。请看下面的代码片段。

public boolean add(E e) {
    synchronized (lock) {
        Object[] elements = getArray();
        int len = elements.length;
           // 拷贝
        Object[] newElements = Arrays.copyOf(elements, len + 1);
        newElements[len] = e;
           // 替换
        setArray(newElements);
        return true;
            }
}
final void setArray(Object[] a) {
    array = a;
}

所以这种数据结构,相对比较适合读多写少的操作,不然修改的开销还是非常明显的。

并发包中的 ConcurrentLinkedQueue 和 LinkedBlockingQueue 有什么区别?

有时候我们把并发包下面的所有容器都习惯叫作并发容器,但是严格来讲,类似 ConcurrentLinkedQueue 这种“Concurrent*”容器,才是真正代表并发,它们的区别:

  • Concurrent 类型基于 lock-free,在常见的多线程访问场景,一般可以提供较高吞吐量。

  • 而 LinkedBlockingQueue 内部则是基于锁,并提供了 BlockingQueue 的等待性方法。

BlockingQueue是否有界(Bounded、Unbounded)

ArrayBlockingQueue 是最典型的的有界队列,其内部以 final 的数组保存数据,数组的大小就决定了队列的边界,所以我们在创建 ArrayBlockingQueue 时,都要指定容量,如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LinkedBlockingQueue,容易被误解为无边界,但其实其行为和内部代码都是基于有界的逻辑实现的,只不过如果我们没有在创建队列时就指定容量,那么其容量限制就自动被设置为 Integer.MAX_VALUE,成为了无界队列。

SynchronousQueue,这是一个非常奇葩的队列实现,每个删除操作都要等待插入操作,反之每个插入操作也都要等待删除动作。那么这个队列的容量是多少呢?是 1 吗?其实不是的,其内部容量是 0。

PriorityBlockingQueue 是无边界的优先队列,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大小总归是要受系统资源影响。

DelayedQueue 和 LinkedTransferQueue 同样是无边界的队列。对于无边界的队列,有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 put 操作永远也不会发生其他 BlockingQueue 的那种等待情况。

以 LinkedBlockingQueue、ArrayBlockingQueue 和 SynchronousQueue的选择

根据需求可以从很多方面考量:

考虑应用场景中对队列边界的要求。ArrayBlockingQueue 是有明确的容量限制的,而 LinkedBlockingQueue 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在创建时指定,SynchronousQueue 则干脆不能缓存任何元素。

从空间利用角度,数组结构的 ArrayBlockingQueue 要比 LinkedBlockingQueue 紧凑,因为其不需要创建所谓节点,但是其初始分配阶段就需要一段连续的空间,所以初始内存需求更大。

通用场景中,LinkedBlockingQueue 的吞吐量一般优于 ArrayBlockingQueue,因为它实现了更加细粒度的锁操作。

ArrayBlockingQueue 实现比较简单,性能更好预测,属于表现稳定的“选手”。

如果我们需要实现的是两个线程之间接力性(handoff)的场景,按照专栏上一讲的例子,你可能会选择 CountDownLatch,但是SynchronousQueue也是完美符合这种场景的,而且线程间协调和数据传输统一起来,代码更加规范。

可能令人意外的是,很多时候 SynchronousQueue 的性能表现,往往大大超过其他实现,尤其是在队列元素较小的场景。

Java 并发类库提供的线程池有哪几种? 分别有什么特点?

Executors 目前提供了 5 种不同的线程池创建配置:

  1. newCachedThreadPool(),它是一种用来处理大量短时间工作任务的线程池,具有几个鲜明特点:它会试图缓存线程并重用,当无缓存线程可用时,就会创建新的工作线程;如果线程闲置的时间超过 60 秒,则被终止并移出缓存;长时间闲置时,这种线程池,不会消耗什么资源。其内部使用 SynchronousQueue 作为工作队列。

  2.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重用指定数目(nThreads)的线程,其背后使用的是无界的工作队列,任何时候最多有 nThreads 个工作线程是活动的。这意味着,如果任务数量超过了活动队列数目,将在工作队列中等待空闲线程出现;如果有工作线程退出,将会有新的工作线程被创建,以补足指定的数目 nThreads。

  3.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它创建的是个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也就是可以进行定时或周期性的工作调度。工作线程数目被限制为 1,所以它保证了所有任务的都是被顺序执行,最多会有一个任务处于活动状态,并且不允许使用者改动线程池实例,因此可以避免其改变线程数目。

  4.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同样是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区别在于它会保持 corePoolSize 个工作线程。

  5. newWorkStealingPool(int parallelism),这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线程池,Java 8 才加入这个创建方法,其内部会构建ForkJoinPool,利用Work-Stealing算法,并行地处理任务,不保证处理顺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使用 Executors 提供的 5 个静态工厂方法就足够了,但是仍然可能需要直接利用 ThreadPoolExecutor 等构造函数创建,这就要求你对线程构造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你需要明白线程池的设计和结构。

另外,线程池这个定义就是个容易让人误解的术语,因为 ExecutorService 除了通常意义上“池”的功能,还提供了更全面的线程管理、任务提交等方法。

Executor 是一个基础的接口,其初衷是将任务提交和任务执行细节解耦,这一点可以体会其定义的唯一方法。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Executor 的设计是源于 Java 早期线程 API 使用的教训,开发者在实现应用逻辑时,被太多线程创建、调度等不相关细节所打扰。就像我们进行 HTTP 通信,如果还需要自己操作 TCP 握手,开发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

ExecutorService 则更加完善,不仅提供 service 的管理功能,比如 shutdown 等方法,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提交任务机制,如返回Future而不是 void 的 submit 方法。注意,这个例子输入的可是Callable,它解决了 Runnable 无法返回结果的困扰。

<T> Future<T> submit(Callable<T> task);

Java 标准类库提供了几种基础实现,比如ThreadPoolExecutor、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ForkJoinPool。这些线程池的设计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可调节性和灵活性,以尽量满足复杂多变的实际应用场景.

ThreadPoolExecutor

Java中对于线程池的支持,来自ThreadPoolExecutor。一些应用服务器也确实是使用的ThreadPoolExecutor来实现线程池。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是一个使用线程池执行定时任务的类,相较于Java中提供的另一个执行定时任务的类Timer,其主要有如下两个优点:

  • 使用多线程执行任务,不用担心任务执行时间过长而导致任务相互阻塞的情况,Timer是单线程执行的,因而会出现这个问题;

  • 不用担心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线程失活,其会新建线程执行任务,Timer类的单线程挂掉之后是不会重新创建线程执行后续任务的。

除去上述两个优点外,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还提供了非常灵活的API,用于执行任务。其任务的执行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在一定延迟之后只执行一次某个任务,在一定延迟之后周期性的执行某个任务。

ForkJoinPool

在Java 7中引入了一种新的线程池:ForkJoinPool。

它同ThreadPoolExecutor一样,也实现了Executor和ExecutorService接口。它使用了一个无限队列来保存需要执行的任务,而线程的数量则是通过构造函数传入,如果没有向构造函数中传入希望的线程数量,那么当前计算机可用的CPU数量会被设置为线程数量作为默认值。

ForkJoinPool主要用来使用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 Algorithm)来解决问题。典型的应用比如快速排序算法。这里的要点在于,ForkJoinPool需要使用相对少的线程来处理大量的任务。比如要对1000万个数据进行排序,那么会将这个任务分割成两个500万的排序任务和一个针对这两组500万数据的合并任务。以此类推,对于500万的数据也会做出同样的分割处理,到最后会设置一个阈值来规定当数据规模到多少时,停止这样的分割处理。比如,当元素的数量小于10时,会停止分割,转而使用插入排序对它们进行排序。

那么到最后,所有的任务加起来会有大概2000000+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一个任务而言,只有当它所有的子任务完成之后,它才能够被执行。

所以当使用ThreadPoolExecutor时,使用分治法会存在问题,因为ThreadPoolExecutor中的线程无法像任务队列中再添加一个任务并且在等待该任务完成之后再继续执行。而使用ForkJoinPool时,就能够让其中的线程创建新的任务,并挂起当前的任务,此时线程就能够从队列中选择子任务执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showgame/article/details/8078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