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01 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的计算机集合。

1.1.1 局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覆盖范围在几千米左右的计算机网络。(eg. 以太网)

广域网:覆盖范围几十甚至上千公里的计算机网络。

1.1.2 互联网与因特网

互联网(internet):网网相连。

因特网(Internet):国际上最大的互联网。(如今可直接叫做互联网)

1.2 因特网组成

由2部分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 边缘部分:由接入因特网的主机与终端组成。(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各种网络和互连设备组成。(提供联通与交换)

1.2.1 边缘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 该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2个应用的进程
  • 客户运行客户程序,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程序。(请求服务,得到服务)

对等方式(P2P)

​ 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不过现在双方对等,既是客户又可以是服务器。

1.2.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 各种网络和互连设备组成。(各种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相连)

  • 主要功能:提供网络边缘各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 因特网采用分组交换(一包一包)的方式传递数据,路由器是关键,负责收到数据分组后选路并转发

1.2.3 路由器的分组交换

首先,了解电路交换(不适用与计算机网络)

​ 在发端和收端之间建立电路连接(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专用物理链路),并保持到通信结束的一种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A -> 用户线 -> 交换机 -> 中继线 -> 交换机 -> ... -> 交换机 -> 用户线 -> B。(对于多用户来说,采用时间片分配)。
  • 优点:通信实时性强(仅线路延迟);大批量数据传输适用。
  • 缺点:灵活性差(电路交换需要线路);线路利用率低(分好的时间片没人用也得空着);系统不具有存储数据的能力。

存储转发方式

​ 数据先传输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再进行选路、转发给下一节点。

  • 优点:相对于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较高;节点间可实现数据的差错检测及其他处理。
  • 缺点:实时性差,数据经过节点延迟较大。
  • ⭐️两种形式:
    1. 报文交换
    2. 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

​ 数据传输以报文(逻辑信息包)为单位,长度可变。

⭐️分组交换⭐️

​ 将报文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单元,每次只能发送一个单元。

  • 相对于报文交换 优点:
    1. 限制分组长度,降低节点所需存储量;
    2. 传输出错时,差错相对容易且重发开销较小;
    3. 各分组 可独立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 缺点:
    1. 各分组转发时都需要排队,可能造成更大的时延。
    2. 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地址等信息,增大了开销。
  • ⭐️两种实现方式⭐️
    • 数据报:无限制,各分组随便跑;
      • 特点:
        1. 通信前不需要建立连接,节省时间;
        2. 每个分组独立路由,灵活性、健壮性可;
        3. 每个分组独立路由(必须携带寻址信息),增大开销;
        4. 分组到达终点的时间,顺序不能保证,还可能丢失。
    • 虚电路:各分组被限制一条指定的虚拟线路。
      • 特点:
        1. 需建立连接(永久或临时);
        2. 分组不需要详细地址信息,需要逻辑信道号即可;
        3. 到达有序;
        4. 线路故障需重新建立连接。

1.2.4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 按范围
    • 广域网
    • 城域网
    • 局域网
    • 个人局域网
  2. 按使用者
    • 公用网
    • 专用网
  3. 接入网
    • 使用户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不属于因特网。
  4. 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
    • 总线网
    • 星型网
    • 环型网
  5. 不同通信介质
    • 有线网:电缆啥的
    • 无线网:卫星啥的

1.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2. 带宽:最大速率?

  3. 吞吐率

  4. ⭐️时延:

    •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byte) / 发送速率(byte/s)——一定的。
    •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 / 信号在信道上传输速率——一定的。
    • 处理时延: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必要处理时间(如:差错检测)——一定的。
    • 排队时延:节点缓存队列中排队——不定的
  5.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6. ⭐️往返时延RTT:去到回。

  7. 利用率(不是利用率越大越好)

    • 信道利用率
    • 网络利用率

    网络时延与利用率:$$D=D_0/(1-U), \quad D网络时延,\ D_0网络最小时延(空闲时延),\ U利用率$$。

    一般来说不超过50percent.

1.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将联网的整体工作按层次方式进行分割,每层完成特定功能。

  • 每次都要为上层提供服务(利用下层的服务);通过层间接口进行。
  • 所谓通信指的是对等实体间,同层对同层进行(不同实体)。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层次、层次接口、各层协议的集合。

1.4.1 网络协议

​ 为对等实体间进行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

​ 三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数据的结构);
  • 语义:数据包中的信息的含义,解释;
  • 时序(同步):事件实现的顺序。

1.4.2 典型的网络体系结构

​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TCP/IP

1.4.3 OSI模型(理论模型)

​ 七层模型,从底向上,1到7层。

1.4.4 TCP/IP模型

​ 没对网络接口层做出具体规定。(tips:运输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层)

后面的学习,主要基于5层协议。

5层网络模型 (note.assets/5层网络模型 (1).jpg) 5层网络模型 (note.assets/5层网络模型 (1).jpg)

理解

  1. 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各个节点可以连接出一个物理网,把这两层叫网络接口层
  2. 但是网1的节点和网2的节点通信,则必须要通过网络层(利用IP嘛)。

TCP/IP协议簇只关心各个物理网络之间怎样互联互通,完成应用进程到进程间的通信及事务处理,至于各个网怎么实现的不关心。因此TCP/IP只定义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而网络接口层不做任何规定。
5层网络模型 (note.assets/5层网络模型 (1).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eigann/p/1254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