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印制板的基本设计准则

1.1  印制板的基本设计准则

1.1.1  抗干扰设计原则

① 电源线的设计

(电源是所有器件工作的能量来源,对于不同器件,对电源的要求也不同,其中包括功率、电位、频率、干净度(纹波))

~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电路来选择合适的能量来源,也就是电源。

~设计人员还应根据资料手册、设计要求,来估算所需要的电源电流的大小,确定电源导线的宽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线的宽度。电源线越宽,能容纳留经的电流越大

~保证电源线、地线、数据传输方向一致。有助于提高印制板的抗噪声性能

~电源中的关键部分,需要使用抗干扰元器件(磁珠、电源滤波器等)

~电源入口端应该添加相应的上拉电阻(用得不多)和去耦电容(10~100uF)

②地线的设计

~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尽量分开,最后通过电感或磁珠汇聚到一起(单点接地)

~低频电路尽量采用单点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以先局部串联后,最后并联接地。高频电路尽量多点接地

~接地线如果太窄,接地电位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直接降低了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因此要加宽地线,使之拥有需要流通电流值的三倍以上的宽度。2到3mm,一般通过敷铜与地直接相连,直接加宽了地线

~将敏感电路连接到稳定的接地参考源,避免敏感电路的不稳定性

~对印制板或者整个系统进行分区设计时,应该把高带宽的噪声电路与低频电路分开,另外,还要使干扰电流不经过公共的接地回路,以免影响其他电路的工作环境

~尽量减少接地环路的面积。以降低电路中的感应噪声

③信号线的绘制

~同一相邻层面之间,同一层面相邻布线之间,不要有过长的平行信号线

~保证pcb的时钟发生器,晶振,cpu时钟输入端应尽量靠近,同时远离其他的低频器件

~元件应围绕核心器件进行放置,尽量减少引线长度

~印制板应该按照频率跟电流开关特性进行分区,保持噪声元件以及非噪声元件保持有一定距离

~考虑pcb板在机箱中的位置和方向,保证发热量大的元件出于上方

~缩短高频元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④去耦电容的配置

~通常在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加去耦电容(作为集成电路的储能电容,旁路高频噪声)

做法:每10个集成电路就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电容大小一般为10uF。

~引线式电容一般用于低频电路,贴片的电容一般用于高频电路

~每个集成电路芯片电源周围需要放置一个0.01uF到0.1uF的陶瓷电容(如果印制板空间不够,可以每4到8个芯片放置1个1到10uF的钽电容)

~对抗噪声能力弱、关断时电源变化大的芯片,要加高频去耦电容

~电容之间不要公用过孔,可考虑打多个过孔接电源和地,!!电容的过孔要尽量靠近焊盘!!

~去耦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带引线。引线长度直接影响去耦作用)

⑤降低噪声和抗电磁干扰

~采用45°而不是90°的折线,减少高频信号对外的发射

~用串联电阻的方法降低信号跳变速率。吸收接收端反射

~石英晶体外壳接地

~闲置不用的门电路,输出端不要悬空,闲置不用的运放,正输入端要接地,负输入端要接输出端

~时钟线垂直于io信号线比平行于io信号线干扰小(时钟元件尽量远离印制板电路的io电缆)

~尽量让时钟线的周围的电动势趋于0。用地把时钟线围起来,因为时钟线几乎是整块板子最高频的信号,因此时钟线尽量短

~io驱动电路尽量靠近pcb板的边缘,同时。总线时钟片选信号尽量远离 io线和接插件

~pcb板任何信号都不要形成环路,避免不了的时候也要适当减少相应环路的面积(不要画一圈)

~对于高频板,电容的分布电感不能被忽略,同时,电感的分布电容也不能被忽略。

~功率线和交流线一般要布在与信号线不同的板上

⑥其他布线规则

~cmos器件引脚阻抗较高,易受干扰,如有未使用的情况,要通过电阻下拉至gnd或者上拉至vcc

~如果图中有继电器。需要用rc电路来吸收元件的放电电流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加上10k的上拉电阻有助于抗干扰

~采用全译码比采用线选有更好得抗干扰性

~元件不使用的引脚可以直接接10K电阻上拉到电源,或者与使用的引脚进行并接

——————————————————————————————————

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一组信号线。通过信号线上的信号表示信息,通过约定不同信号的先后次序即可约定操作如何实现

数据总线(Data Bus):在CPU与RAM之间来回传送需要处理或是需要储存的数据。

地址总线(Address Bus):用来指定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之中储存的数据的地址。

控制总线(Control Bus):将微处理器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的信号,传送到周边设备,一般常见的为 USB Bus

——————————————————————————————————

~总线尽量短, 尽量保持一样长度,信号传递的时间就能同步

~多层印制板中,两层之间的布线尽量垂直,正交达到的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尤其是双面板)

~多面布线过程中,两层之间的布线需要垂直,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尤其是双面板,最为明显,如果一面为平行线时,另一面最好为垂直线。正交信号间的耦合最小,干扰也就最小。

~发热元器件(比如:大功率电阻)应该避开敏感元件(容易受温度影响的器件,比如:温度传感器)

设计步骤:

① 准备原理图以及网络表

② 进行电路板规划

③ 参数设置(如果是PADS,先确定我们的封装,再修改我们的参数)

④ 在原理图上做好的网表导入PCB

⑤ PCB中进行元件布局

⑥ 布局完再布线

⑦ 用实际的导线(铜箔),将在原理图中有电气属性的引脚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确定起来

⑧ 检查与手工调整

⑨ 输出生产文件,给出工厂进行印刷制作

——————————————————————————————————————————

对于四层板来说,顶层与底层之间,插入了电源层(VCC层、GND层),那么在顶层跟底层就可以完全走信号线而不需要去管电源线,电源都在板子中间,所有信号都有地平面作为参考,信号本身的稳定性也会更好,受到的干扰会少很多,而自身也不会向外的辐射更多的电磁波。

对于六层板,顶层与底层之间,插入了两层电源层跟两层信号层。面对的问题:层叠,也就是层的排列顺序;

比如四层板,一般排列顺序有:Signal Layer 1-->VCC Layer-->GND Layer-->Signal Layer 2

六层板,排列顺序有:Signal Layer 1-->VCC Layer-->Signal Layer 2-->Signal Layer 3-->GND Layer-->Signal Layer 4 或者 Signal Layer 1-->Signal Layer 2-->VCC Layer--> GND Layer--> Signal Layer 3-->Signal Layer 4

多层板优势:因为中间加入信号层,布线密度大大提高,板子体积缩小

缺点:成本高,绘制难度大

为什么板层一般都是偶数,而不是奇数?

因为板子本身依靠压制才能在一起,偶数时因为对称所以硬度大;信号层面来分析,如果在地层两侧一方奇数或者一方偶数层的话,板级间的电气特性也不尽相同。

添加微信17727800897免费领取学习礼包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646087666-lxd/p/1261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