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华尔街史话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stock.jrj.com.cn

  华尔街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500 多米),宽仅 11 米,是英文 “Wall Street” 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 7 个街段,却以 “美国的金融中心” 闻名于世。

  华尔街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500 多米),宽仅 11 米,是英文 “Wall Street” 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 7 个街段,却以 “美国的金融中心” 闻名于世。

  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 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现在的纽约(New York)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居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

  1625 年荷兰人用 24 美元买下曼哈顿岛,取名新阿姆斯特丹。

  荷兰人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英国人建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历史选择了华尔街,资本市场翻开了新的一页。

  纽约早期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在纽约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有相当大的关系。尽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 17 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

  当时的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当荷兰人移民到北美,他们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业界普遍将新阿姆斯特丹市政委员会成立的那一年,即 1653 年,当做华尔街童年期的开始。

  纽约曼哈顿南区本来有一段土墙,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修建。1651 年爆发英荷之战,1664 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 “新阿姆斯特丹” 的领土,命名为 “纽约”(New York),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赶走荷兰人之后,拆墙建街,取名 Wall Street,即“墙街” 的意思,音译为“华尔街”。华尔街从百老汇延伸到东河,长不过 500 米,宽不过 11 米。

  18 世纪后期,华尔街靠近今天的百老汇的街口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能遮阳避雨,是做生意的好场所。

  1776 年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开始定期发行国债,市场上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

  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选择华尔街的梧桐树作为交易地点。每天从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他们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国债,再以另一个略高的价格卖出国债。1792 年,为了防止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华尔街的交易员约定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 0.25% 的佣金。这被称为《梧桐树协定》,是华尔街作为美国金融中心正式起步的标志。

  19 世纪末,随着美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华尔街发挥了巨大的融资作用,步入第一个发展期。以 J.P. 摩根为例,它在 1901 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时,融资总规模达 14 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 GDP 的 7%,这些资金都来自华尔街。

  1918 年 11 月 11 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美国成为最大赢家,大规模的战争物资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与服务。美国的资本市场更是得到了迅速扩容。不仅为战争融资而发行的国债扩大到了 250 亿美元,1919 年的自由公债发行量也达到了 215 亿美元。美国的股市规模更是得到了大幅扩张,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

  美国资本市场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美国也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1929 年,华尔街的过度投机行为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投资者们只要支付 10% 的钱就可买股票。巨大的风险开始酝酿。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单日跌幅达 22%,一个小时内,11 个投机者自杀身亡。这便是金融史上著名的纽约 1929 大崩盘。

  大崩盘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1932 年夏天大萧条到了 “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缩水 90%。

  到 1933 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及 1929 年的 1/3。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直到 1954 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 1929 年的水平。 (图为大萧条时期华尔街街头)

1933 年 “罗斯福新政” 后的华尔街,在 “有形的手” 的作用下迎来了它的新生。

  1933 年通过的《格拉斯 - 斯蒂格尔法案》中,第一次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分离,实行分业经营。在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下,华尔街成了美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国家金融市场平衡所依赖的杠杆。

  这一金融机构的顶层便是华尔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资银行,它彻底改变了华尔街力量的对比。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华尔街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

  整个世界开始进入 “美元本位” 时代,国际金融重镇也从欧洲的伦敦转移到美国的华尔街。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稳固。它的风吹草动能够影响整个欧美市场,甚至波及全球。

  位于华尔街 23 号的摩根大通总部于 1914 年建造,数十年来这个地址在美国金融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1920 年 9 月 16 日中午,摩根大通银行前一枚炸弹爆炸,造成 38 人死亡,400 人受伤。

  炸弹引爆前不久,一封警告信被投递进柏树街和百老汇路口的信箱,上面写着:“记住我们不会再忍受下去。释放政治犯否则你们肯定统统都会死。美国无政府主义战士。” 经过 20 年的调查当局仍然无法找到嫌犯。

  1940 年联邦调查局将档案闲置,尽管仍然有众多理论试图解释华尔街爆炸案和猜测嫌犯的身份。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高科技产业的带领下,美国资本市场也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迎来了它的膨胀时期。

  尤其是在 20 世纪的最后 15 年,在高科技产业带领下,美国资本市场一路狂飙。

  1990 年时,道 - 琼斯工业指数从 2000 多点开始上涨,到 2000 年时,其数值已经放大到了 12000 点左右,市值上涨近六倍,占全球市值一半以上。资本市场和科技进步的高度结合,而这种机制也不断地发展和推动着美国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深刻变化,实现了美国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保持至今。

1974 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代表大会。

  在会议期间,“星期天,邓小平在纽约的行程有一些空闲时间,手下人问他想做点儿什么,邓小平干脆地说:‘去华尔街看看。’在邓小平看来,华尔街不但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而且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1974 年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高度封闭,绝大部分中国人对华尔街闻所未闻,哈佛大学的傅高义教授认为,邓小平凭其惊人的直觉洞察到,美国之所以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傲视全球,其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可能正是来自于这条长不足 500 米的小街。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崩盘。当天开盘后,仅 3 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 508.32 点,跌幅达 22.62%,总计 5000 亿美元消于无形。随即,恐慌波及美国以外的地区。10 月 19 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一场局部危机就这样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1987 年这场股灾后,美国经济停滞了数年。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借助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华尔街才迎来了 “黄金十年”。

  据美国税务局的统计数字:2006 年纽约华尔街 30 多万员工的年平均收入超过了 30 万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约超过人民币 180 万元),是美国人均收入的 7 倍左右。即使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本科毕业新生,只要能够进入华尔街,就可以轻松地拿到 10 万美元年薪。而一个有着五六年工作经验的所谓 “金融才子”,年薪则会在 70 万美元左右。

  不过,有一点你还得学会坦然面对,这些工资还不是华尔街 “金领” 们的主要收入部分,大头是他们为之无限奔忙的 “红利”。这部分的比例往往会占到华尔街“金领” 们年收入的 75%。

2008 年一场极其严重的金融风暴以华尔街为中心肆掠开来并迅速地波及全球。

  早在 2007 年 4 月 2 日,面对来自华尔街 174 亿美元逼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 54% 的员工。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众多的银行金融机构破产,由此揭开了次贷风暴的大幕。

  从 2008 年 9 月中旬开始,世界经济史或金融史可能经历了最为动荡或最为黑暗的日子,全球股市哀鸿遍野惨淡一片。

  以华尔街为中心的曼哈顿金融区的规模在纽约仅次于中城,是全美国最大的商业区之一。

  在 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早期,纽约的企业文化是争相建造摩天大楼,当时的对手只有芝加哥。

  即使在今日,金融区的天际线的确保有自己的特色,与位于北侧数公里的中城有所分别,纵使大楼的高度略逊一筹。

  世界贸易中心是 1929 年股市崩盘经济大萧条之后政府投资的计划,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为了刺激下城经济的发展而决定建造,国际交易所需的所有工具都已包含在这两幢超高层复合大楼内。尽管如此,完工后初期大楼内大部分的空间都乏人问津。但部份大型有影响力的厂商的进驻世贸中心,更进一步吸引其他有影响力的企业买下中心里的办公室。

  导致当时有观点认为,世界贸易中心取代了华尔街,成为金融区的核心。

  现在,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

  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

  “911” 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

  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小,但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

  一位华尔街的基金主管曾非常愉快地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

  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

  “每天早晨,是什么在支撑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如果你不热爱华尔街,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所以唯一能够做出伟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brt2/p/1337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