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唐朝文学“巨匠”,苏轼是宋朝“才子”。两人高地不同――韩愈领导了唐朝“文风革命”,欧阳修领导了宋朝“文风革命”。苏轼在文学上有建树,在政治上是反改革的。两人在古文学界的贡献不同――唐朝韩愈针对唐以“诗赋”为主的“骈文”,韩愈、柳宗元领导了文史称“第一次文风革命”。拉开了诗、词、赋和平仄“唯文”文风风暴,倡导“古散文”。 到宋朝,欧阳修又掀起了“古文运动”,文史称“第二次文风革命”,引爆了“苏氏父子三人”和王安石、曾巩等“文人倍出”。

两人在古文学界的地位不同――韩愈倡导并奠定“古散文”之文风基石。以此确定了韩愈在中国文坛的“统治地位”。苏轼是在“文笔”上有“建树”。五是两人在古文学界的作用不同――苏轼不仅不能排唐朝韩愈之前,而且还不能排在宋朝欧阳修之前。因为韩愈、欧阳修处在“领袖”地位。“唐宋八大家”的定位是在明初,朱佑在宋曾巩主持编纂的唐宋文集的基础上,并以前述八位名家的散文为基础,编集了《八先生文集》,明中期唐顺立又仅用其八位散文,集为《文编》。以后所辑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就将“唐宋八大家”固定下来,并流传至今。

说下苏轼,不但要排在韩愈后面,还要排在欧阳修的后面,这不但是年龄大小的问题,还是“按资排辈”。先说韩愈,在韩愈之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骈体都是主流,讲究词藻华丽,旁征博引,因此,很多文章往往看起来大气磅礴,但细品起来却空洞无物。流传至今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是骈体文的巅峰之作。苏轼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并不夸张。韩愈是唐德宗贞元八年“龙虎榜”的进士之一。文能发起古文运动,武能随军平叛当参谋。在唐宋时期的文人世子中影响力巨大。

他之后的柳宗元,本身出身河东柳氏,是世家大族子弟。又年少得志,是永贞革新领导者之一。但跟戊戌变法一样,一群嘴上无毛的年轻人搞不过那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老油条们,革新失败以后,柳宗元被贬,他就在连续被贬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他在仕途上虽不如意,但他在文学上,积极响应韩愈的古文运动,是韩愈之后的古文运动新领袖。影响一样深远。

到了北宋时期,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影响力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宋之韩愈”。作为北宋文坛当仁不让的领袖,欧阳修引领在北宋文坛的潮流。首先,他废掉了“太学体”,太学体比骈文更华丽,内容更空洞,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酸”。欧阳修多次主持科举,凡见到太学体的文章,一律勾掉,为此,他连他自己的墓志铭都收到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其次,他和散文大家梅尧臣,尹洙等一起继续推动古文运动。

他自己还是婉约派的大词人。难以想象一个政治上刚正不阿,文坛上呼风唤雨的人,还有细腻柔情的一面。“宋六家”里苏轼,苏辙,曾巩是他的学生,王安石是在他的保举推荐之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王安石对这个恩人不怎么感冒,欧阳修退休跟王安石有很大关系。王安石怕欧阳修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阻碍他的变法。其实,如果欧阳修不退休,对王安石变法未必是坏事)。苏洵的文章也得到了欧阳修的大力推荐,苏洵还因此当过小官。苏洵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功不可没。

这样的人物,要排在苏轼后面,苏轼自己同意吗?苏轼虽然是千年不遇的文化全才,但在欧阳修面前,他真没资格说:“老子就是比你强!”他对欧阳修的“宋之韩愈”的评价实至名归。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号发扬者,桃李满天下。苏洵:额,这个人是苏轼的老子,沾了苏轼的光。能进三字经,也是牛人一个。苏轼:千年不遇的文化全才。虽然排名低了,但前面都是巨人,他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

苏辙:苏轼的弟弟,但他不是靠哥哥才入选的唐宋八大家。为官刚正不阿。也是北宋散文大家。因其最擅长政论和史论,所以作品流传度不广。曾巩:欧阳修最钟爱的学生。文章以“纯”著称,难得的纯儒家文化的散文大家,地位一度逼近“圣人”。为人低调又在官场没有大作为,所以排在倒数第二。

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交流指正。小说家言,不足为据。文章不足的地方,

也请各位轻喷一下,评论区里留下你的意见,让我一起用尊重历史的心态,讨论历史!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EarlyBridVic/p/1339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