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List 源码解析和设计思路

LinkedList源码分析

和ArrayList一样,LinkedList 也是处理集合的,但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的不同,前者底层的实现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后者是基于链表实现的。LinkedList更适用于集合元素先入先出和先入后出的场景,在队列源码中被频繁使用。

一:整体架构

1.1、LinkedList 结构

LinkedList 底层数据结构是一个双向链表,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LinkedList底层实现

上图代表了一个双向链表结构,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向前或者向后追溯,从以上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

  1. first 是双向链表的头节点,它的前一个节点是 null ;
  2. last 是双向链表的尾节点,它的后一个节点是 null ;
  3. 当链表中没有数据时,first 和 last 是同一个节点,都指向 null;

链表中的每一个元素叫是一个 Node,其中Node的源码非常简单,如下所示: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节点值
    Node<E> next; // 指向的下一个节点
    Node<E> prev; // 指向的前一个节点

    // 初始化参数顺序分别是:前一个节点、本身节点值、后一个节点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二:源码解析

2.1、新增(add)

新增节点时,我们可以选择追加到链表头部,还是追加到链表尾部,add 方法默认是从尾部开始追加,addFirst 方法是从头部开始追加,我们分别来看下两种不同的追加方式

1)、从尾部增加

// 从尾部开始追加节点
void linkLast(E e) {
    
    
    // 把尾节点数据暂存
    final Node<E> l = last;
    // 新建新的节点,初始化入参含义:
    // l 是新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当前值是尾节点值
    // e 表示当前新增节点,当前新增节点后一个节点是 null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新建节点追加到尾部
    last = newNode;
    //如果链表为空(l 是尾节点,尾节点为空,链表即空),头部和尾部是同一个节点,都是新建的节点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否则把前尾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指向当前尾节点。
    else
        l.next = newNode;
    //大小和版本更改
    size++;
    modCount++;
}

2)、从头部增加

// 从头部追加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头节点赋值给临时变量
    final Node<E> f = first;
    // 新建节点,前一个节点指向null,e 是新建节点,f 是新建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目前值是头节点的值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新建节点成为头节点
    first = newNode;
    // 头节点为空,就是链表为空,头尾节点是一个节点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上一个头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指向当前节点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由于底层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所有头部追加节点和尾部追加节点非常类似,只是前者是移动头节点的 prev 指向,后者是移动尾节点的 next 指向。

2.2、删除

节点删除的方式和新增类似,我们可以选择从头部删除,也可以选择从尾部删除,删除操作会把节点的值,前后指向节点都置为 null,帮助 GC 进行回收。
1)、从头部删除

//从头删除节点 f 是链表头节点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 拿出头节点的值,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final E element = f.item;
    // 拿出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帮助 GC 回收头节点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成为头节点
    first = next;
    //如果 next 为空,表明链表为空
    if (next == null)
        last = null;
    //链表不为空,头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指向 null
    else
        next.prev = null;
    //修改链表大小和版本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2)、从尾部删除

//从尾删除节点 l 是链表尾节点
private E unlinkLast(Node<E> l) {
    
    
	// 拿出尾节点的值,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final E element = l.item;
    // 拿出尾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final Node<E> prev = l.prev;
     //帮助 GC 回收头节点
    l.item = null;
    l.prev = null;
    // 尾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成为尾节点
    last = prev;
    //如果 prev为空,表明链表为空
    if (prev == null)
        first = null;
    // 链表不为空,尾节点的后一个节点指向 null
    else
        prev.next = null;
     // 修改链表大小和版本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链表结构的节点新增、删除都非常简单,仅仅把前后节点的指向修改下就好了,所以 LinkedList 新增和删除速度很快。

2.3、 节点查询

链表查询某一个节点是比较慢的,需要挨个循环查找才行,我们看看 LinkedList 的源码是如何寻找节点的:

// 根据链表索引位置查询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如果 index 处于队列的前半部分,从头开始找,size >> 1 是 size 除以 2 的意思。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 直到 for 循环到 index 的前一个 node 停止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 如果 index 处于队列的后半部分,从尾开始找
        Node<E> x = last;
        // 直到 for 循环到 index 的后一个 node 停止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发现,LinkedList 并没有采用从头循环到尾的做法,而是采取了简单二分法,首先看看 index 是在链表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如果是前半部分,就从头开始寻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方式,使循环的次数至少降低了一半,提高了查找的性能。

2.4、 方法对比

LinkedList 实现了 Queue 接口,在新增、删除、查询等方面增加了很多新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平时特别容易混淆,在链表为空的情况下,返回值也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下两者的对比:

方法含义 List Queue 底层实现
新增 add() offer() 底层实现相同
删除 remove() poll() 链表为空时,remove为抛出异常,poll返回null
查找 element() peek() 链表为空时,element 会抛出异常,peek返回null

LinkedList 也实现了 Deque(双端队列) 接口,对新增、删除和查找都提供从头开始,还是从尾开始两种方向的方法,比如 remove 方法,Deque 提供了 removeFirst 和 removeLast 两种方向的使用方式,但当链表为空时的表现都和 remove 方法一样,都会抛出异常。

三:总结

LinkedList 适用于要求有顺序、并且会按照顺序进行迭代的场景,主要是依赖于底层的链表结构,在面试中的频率还是蛮高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478780/article/details/1077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