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作业总结10.15

预备知识

本次实验需要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

需要用到的指令:
ping
tracert
ftp
netstat

不懂的可以看一下这里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命令汇总

网络设备

网卡
网卡(NIC)用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有多种分类方法:

  • 按传输速度分可分为10Mb/s、100Mb/s、1000Mb/s、10/100Mb/s 自适应、10/100/1000Mb/s自适应等;
  • 按连接的网络介质类型可分为粗缆(AUI接口)、细缆(BNC接口)、双绞线(RJ-45接口)、光纤、无线等;
  • 按网卡芯片在计算机主板的位置可分为独立网卡、集成网卡等。
  • 网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线器和交换机
1)功能:
集线器(HUB)也称中继器,主要提供信号的放大功能,它工作在网络的物理层。
交换机根据数据中的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它工作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2)分类:
按带宽可分为10M、100M等;按端口数分为4、8、16、24口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区别:
虽然它们都可实现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但因为集线器为共享的工作方式,所以性能远不如交换机。

路由器
1)功能:
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它为不同网络(包括类型和子网)之间的报文寻找路径并存储和转发,它工作在网络的网络层。
2)接口类型: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覆盖空间大,用于无线局域网;
  • 微波:高带宽,只能进行视距传输,用于卫星通信、建筑物之间通信;
  • 红外线:方向性强、距离短,用于室内通信。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
通常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等。
第五、六类双绞线利用增加缠绕密度、高质量绝像材料,极大地改善了传输介质的性质。
超五类双绞线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布线标准:
a)TIA/EIA 568B 线序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b)TIA/EIA 568A 线序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两种标准没有本质区别,工程中布线用586B标准较多。
RJ-45跳线分类
a)直通线:两端RJ-45接头中的线序相同(都是586B或586A标准),用于计算机与交换机(集线器)之间或配线架与交换机(集线器)之间的连接。
b)交叉线:两端RJ-45接头中的线序不同(一端是586B标准,另一端是586A标准),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交换机(集线器)与交换机(集线器)之间的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纤
分为:单模、多模两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的介绍

1)、设备的选择与连接
在界面的左下角一块区域,这里有许多种类的硬件设备,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无线设备、设备之间的连线(Connections)、终端设备、仿真广域网、Custom Made Devices(自定义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着重讲一下“Connections”,用鼠标点一下它之后,在右边你会看到各种类型的线,依次为Automatically Choose Connection Type(自动选线,万能的,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你真的不知道设备之间该用什么线)、控制线、直通线、交叉线、光纤、电话线、同轴电缆、DCE、DTE。

其中DCE和DTE是用于路由器之间的连线,实际当中,你需要把DCE和一台路由器相连,DTE和另一台设备相连。而在这里,你只需选一根就是了,若你选了DCE这一根线,则和这根线先连的路由器为DCE,配置该路由器时需配置时钟哦。交叉线只在路由器和电脑直接相连,或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相连时才会用到。

注释:那么Custom Made Devices设备是做什么的呢?通过实验发现当我们用鼠标单击不放开左键把位于第一行的第一个设备也就是Router中的任意一个拖到工作区,然后再拖一个然后我们尝试用串行线Serial DTE连接两个路由器时发现,他们之间是不会正常连接的,原因是这两个设备初始化对然虽然都是模块化的,但是没有添加,比如多个串口等等。那么,这个Custom Made Devices设备就比较好了,他会自动添加一些“必须设备的”,在实验环境下每次选择设备就不用手动添加所需设备了,使用起来很方便,除非你想添加“用户自定义设备”里没有的设备再添加也不迟。
当你需要用哪个设备的时候,先用鼠标单击一下它,然后在中央的工作区域点一下就OK了,或者直接用鼠标摁住这个设备把它拖上去。连线你就选中一种线,然后就在要连接的线的设备上点一下,选接口,再点另一设备,选接口就OK了。注意,接口可不能乱选哦。连接好线后,你可以把鼠标指针移到该连线上,你就会线两端的接口类型和名称哦,配置的时候要用到它。

2)、对设备进行编辑在右边有一个区域,如图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选定/取消、移动(总体移动,移动某一设备,直接拖动它就可以了)、Place Note(先选中)、删除、Inspect(选中后,在路由器、PC机上可看到各种表,如路由表等)、增加simple PDU、增加complex P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Realtime mode(实时模式)和Simulation mode(模拟模式)
注意到软件界面的最右下角有两个切换模式,分别是Realtime mode(实时模式)和Simulation mode(模拟模式),实时模式顾名思意即时模式,也就是说是真实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个例子,两台主机通过直通双绞线连接并将他们设为同一个网段,那么A主机PingB主机时,瞬间可以完成,对吗?这就是实时模式。而模拟模式呢,切换到模拟模式后主机A的CMD里将不会立即显示ICMP信息,而是软件正在模拟这个瞬间的过程,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
(1)有趣的Flash动画 怎么实现呢,你只需点击Auto Capture(自动捕获),那么直观、生动的Flash动画即显示了网络数据包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地主机PC0对远程主机PC2执行Ping命令

(2)单击Simulate mode会出现Event List对话框,该对话框显示当前捕获到的数据包的详细信息,包括持续时间、源设备、目的设备、协议类型和协议详细信息,非常直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要了解协议的详细信息,请单击显示不用颜色的协议类型信息Info,这个功能非常强大:很详细的OSI模型信息和各层P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从PC0 ping Server0,观察运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进行路由器的配置路由表配置等等,所以超时,但是留下了网络信息,第二次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名词解释:
TTL是 Time To Live的缩写,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
第二次往后都是发送了32bytes,时间10ms,TTL是124

2

在PC0用tracert命令跟踪到Server0的路径,分析跟踪结果。

Tracert是路由跟踪程序,用于确定 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经过的路径。Tracert 命令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在工作环境中有多条链路出口时,可以通过该命令查询数据是经过的哪一条链路出口。
Tracert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我们可以使用用tracert IP命令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上的停止位置,来判断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虽然还是没有确定是什么问题,但它已经告诉了我们问题所在的地方,方便检测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经过三个路由器,前四个IP就是四个路由器的IP
最后一个则是server0的IP地址

3

在PC0 中运行命令 ftp 11.11.11.11 ,然后再在Server0中通过netstat命令,分析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是PC0运行命令 ftp 11.11.11.11
下图是Server0中使用netstat命令发现与其他的地址链接

4

从实时(Realtime)模式进入到模拟(Simulation)模式,重复实验步骤1,比较两种模式下实验过程的主要区别。

Realti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imul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Simulation有动画

实时模式顾名思意即时模式,也就是说是真实模式。举个例子,两台主机通过直通双绞线连接并将他们设为同一个网段,那么A主机PingB主机时,瞬间可以完成,对吗?这就是实时模式。而模拟模式呢,切换到模拟模式后主机A的CMD里将不会立即显示ICMP信息,而是软件正在模拟这个瞬间的过程,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

附加题 创建小型局域网

1.在PacketTracer中设计一个局域网,网络中有2台PC机,1台交换机;网速为1Gbps,所有PC通过双绞线连网。为网络设备定制相应的网络接口,并配置适当的IP地址,要求:
(1)所有端设备都能互相ping通
请将主要实验结果截图作为实验报告,并将设计方案保存成.pkt类型的文件,与实验报告一同上交。

双绞线,使用交叉线,或者自动类型也可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ueser/article/details/1091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