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下某保险行业的软件公司发展模式

曾经在该公司任职,见证了公司的优缺点,ITEYE是个平台,此处供同行业的兄弟们分享经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一部分先入为主的偏见,此处具体公司名字改为 “X公司”。另外不知道这个帖子是否适合发表在这个版块,如果有问题还有劳版主挪个地方。。

    在保险行业三年了,X公司呆过一年,一直都想总结一下X公司(保险事业群)这家公司成功的原因。

    [size=small]背景[/size]  

    保险在中国还是一个趋于完善的领域,很多业务也都没有国外成熟,业务的复杂多变就对业务系统有了很大的要求。

    从目前看来,X公司(金融保险)不是一个技术实力非常丰厚的公司,但是接近十年保险行业经验让他们对业务有着相对其他软件公司更好的理解。

    他们市场优势是以下几点:

     低价、 熟悉业务能对业务迅速做出反应、服务态度好

    他们的团队优势是以下几点:

    稳定、人员成本低、健全的晋升机制



市场优势 [/color][/size]
    不得不说一下传统的软件盈利模式, 记得刚买电脑时,我到处到商店去买那种5块钱一个的光盘然后往自己电脑里装。 那个光盘是啥?软件呗,括弧--盗版的。其实软件远远不止这么便宜,因为开发出一套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成功软件会有很大的成本, 所以当初一部分靠出售序列码的软件厂商在中国不得不改换了模式 -- 增值服务,比如QQ,它有很多吸引人的增值服务项目。

    X公司的业务系统也是如此,由于国内保险公司之间业务差别不大, 所以成功实施了第一家保险公司以后的业务系统可以稍作改造,对中标的下一家客户进行快速上线。所以从承保核心到周边(电销、销售、再保、上报、稽核、收付费等等)各个系统都能够用最少的员工,以最快的速度上线。

    为什么X公司的业务系统能够遍布占领整个市场呢,首先就是它的便宜,在竞标中价格远远低于同行业竞争者,加上成功的实施案例所以会脱颖而出。打个比方来说,我要买一台笔记本,但是我不知道选择哪一款,这个时候我会关注哪个价位低,配置高;而加上朋友也都买这一款电脑,所以我必然选择这台经济实惠又稳定的。

    但是这个里面有个歧义, 朋友是肯定会把真相告诉我的,比如xx型号的本子易坏、比如散热问题等等。而保险公司之间是竞争关系,东西我买下来,即便不好用,我也不会去傻到跟竞争对手说“喂,那个不好,我吃亏了,你去考虑另一款拉”。


    再说一个题外话,传统行业软件市场竞争除了靠实力,还有一部分靠忽悠,比如我曾经听说某领导要参与某项目竞标,但是从来做过这种项目,甚至都没提前分析好,就匆忙做个demo上去竞标。所以即便系统再怎么差,只要市场人员够牛,还是很有机会拿下的。

[size=large][color=red]收入来源

   一个项目开价如此低,仅仅也就是一个项目的实施成本,岂不是赔本赚吆喝。但是一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分为好几个阶段,而恰好这套业务系统是靠维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1.首先是使用的现成的项目。

    这里要强调的是项目而非产品。产品是一整套完善的东西,它并不是为哪个客户定制过的系统,比如我们使用的博客,这个叫产品,而自己花钱找人做的个人网站,叫项目。一个新项目实施 = 老客户项目 + 修改。 但是毕竟他是个人网站,A是2B青年,他得个人网站充斥着AV图片,而B是文艺青年,把A的网站贴到B上,当然不行,但是修修改改耗些体力还是可以换成小清新的风格的。

    这样的产品缺点在哪里,因为平时不愿意投入研发,很多都是体力上的修改,比如1000个页面的“中国人寿”要修改成“PICC”等等。 不重视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内部公共部分的东西没有配置化,程序太乱,牵一发动全身,想要重构比登天还困难。

    完全的“测试驱动开”发,这里指的可不是什么TDD那么美好。 由于程序的牵一发,动全身,而且业务代码十分庞大,开发人员在硬着头皮改完需要测试人员大量的回归测试。 再好的程序员面对这样的系统也很难保证修改过的代码没有问题。 只能开发完后,测试人员整天追着开发人员屁股后面叫他们改改改。

    2.拿手好戏-- 维护。

     随着维护团队的加大,维护费用将会是可观的。 因为当客户在业务系统购买时还有选择余地,但是买下来,维护就没得选了,因为除了X公司,其他公司还真做不来。所以这样一个个的系统形成一个个的维护组,一年一年的赚钱。

如何保证项目的稳定运行
1. 稳定的团队

    因为项目架构属于“远古时期”,由于不重视技术研发,而没有新产品的推出,造成了产品的性能低下,  内部代码的混乱, 扩展性和维护性都十分困难。基本上脱离软件的几大原则,代码的风格迥异,隐含无数bug等等。。

    客户既然成功实施了这个项目,开开心心地迎来了第一笔保单,好吧开始录单。。咦?录单时录不下去了,咦?核保通不过了!妈的!打印怎么出问题了。。

    好吧,起初是两个人来维护,虽然经常加班到10点,为了领导所谓的成长,忍了,毕竟咱刚毕业,得能吃点苦。。。 随着业务修改的需求增多,开发人员吃不消了,这个时候开发人员也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了,招几个帮手吧。 于是在某年的7月份招来了几个应届生。

    “老人”看着刚毕业的楞小伙,顿时觉得心里清爽的许多,终于咱也能有个人“教育教育”了,新人刚毕业,来到这个项目组,拿着微薄的薪水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老人晋升为“组长”,自己的“组长”在晋升为“副项目经理”等等。。周而复始。

    由于这样的晋升制度造成了许多人一心往“管理层”爬,也都渴望着有朝一日翻身做主人,加上每天大量的加班,而忽视了自己技术的提高,技术不好跳槽变的更加的难,逐渐的不敢跳,加之领导周而复始地讲“公司能够有上升空间”“技术能力并不重要”等等,逐渐也放弃了离开的念头,面对一些不公的事情也忍气吞声,在对自己不断的自我催眠中形成了与领导一致的想法。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易于管理,并且十分稳定的维护团队。但是团队的稳定造成了晋升的竞争加大,开始合作愉快,后来反目成仇的,组长怕能力强的新人抢饭碗进而打压的,xxx背地里跟哪个领导的眼线说了公司坏话传到领导耳朵里被雪藏的。。。

    对于新人,无论能力和潜力,很多老人是高姿态来对待的(当然是一种毫无能力的体现),而对于新人的迅速上升,老人普遍有种莫名的压力。新人卧薪尝胆找到机会一展拳脚的时候,领导普遍会觉得这一切是公司培养的结果,理应无条件地为公司奉献青春。

    (等等。。跑题了) [/color][/size]

    团队稳定,但是客户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的,如果甲方弱势,那就不是甲方了,所以客户关系还是要搞的,这么大一个饭碗不能砸了。 所以逐渐的开发人员除了维护、管理、还要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专业的客户服务态度也成为了客户群体稳定的一大要素。

2. 完善的维护流程

    所谓术业有专攻, 无论开发还是维护,既然是赚钱,就要做得专业,所幸维护型的项目十分容易控制,维护性质的项目,管理也比较简单。 而维护项目的开发人员对技术往往要求较低,所以能力差的应届生,培养几个月,能力强的两周就上手了。 这样就从 各个方面的变化都十分少, 所以即便是毫无项目管理经验的、刚毕业就在公司的老员工也可以胜任--只要熟悉业务,熟悉客户,熟悉流程,再多上点心就好。

    那么系统如此多的问题,上线后怎样保证稳定呢,答案还是测试。 不断地测试。

    在一般软件企业里“项目经理”其实算不上是领导的角色,但是这里的项目经理较为特殊,他们是有着熟练业务经验的人,他们比任何人更加熟悉系统和客户, 所以他们是项目成员的“领导”。而项目经理的下面会有第二老的员工,基本上会是副项目经理, 接下来是组长,接下来是“骨干成员”,接下来是新人。 一级管一级, 所以即便清闲的时候,他们会无聊地打开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再测试,当然是黑盒。。。这样下来,一天是十分难过的,而如果你打开技术书籍翻阅学习,那会被看成是异类。因为系统里还有无数的代码需要你来熟悉。。



[color=red][size=large]人员的发展

    对于人员的发展来说,仁者见仁, 比如这里的业务水平在行业内算是领先的,还有大量的客户群体,所以这种氛围下加上努力争取机会干脏活累活,成长速度还是十分可观的。

    如果单说管理能力,在这里工作几年下来,也会积累一批手下,管理老实人的能力应该不缺,但是项目管理能力应该不敢保证,比如现在的TDD,敏捷,XP,RUP等等还是没有场景来实践的。

    单说技术的话,如果想成为一个技术高手或者系统架构师这类的,还是过早离开的好。同样不仅流行的技术无施展之地外,高压和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是不可能有更多时间来更新自己的大脑的。



展望未来
    在未来市场还是不太乐观的,对于甲方来说系统再原始都可以忍,甲方只关注稳定运行。所以几年之内大范围的保险公司应该不会更换系统了。而新的保险公司也会更倾向于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形成垄断的地位。



结尾
    一个产品里,高技术人员的成本比重是非常大的,而把项目侧重在维护会节省掉这部分投入,那么成本自然减少了,价格就低了,在竞争中就会脱颖而出了。看似很乌托邦,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产品都是这样,成本打了折扣,质量也就打了折扣。

    这篇文字不是什么专业的分析文章, 刚毕业那年它是我的雇主,在这里我做了半年的维护,后来争取到了新项目去做开发和实施,所幸我没被同化,当初离开那里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是正确的。

    第二年我跳到竞争对手这里。 而无论跳到哪里我都会发现,只要是保险行业都会与X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我上一家公司投入大量经费研发的产品也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无法与之竞争,都让我产生对这个行业感慨万千。

    里面好多东西未必准确,皆是我个人的碎碎念罢了。想离开这个行业了,总结一下。

  

猜你喜欢

转载自zouruixin.iteye.com/blog/143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