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陈振孙撰写私家藏书目录,可惜清末后再未出过真藏书家

《直斋书录解题·春秋类》南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陈振孙撰写的私家藏书目录。

陈振孙(公元1183年—约1261年),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县人,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解题」是指除了列出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外,增加了摘要、溯源、评价等「疏」、「解」之类的信息。章学诚谓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直斋书录解题》卷三

春秋类(节选)

南宋·陈振孙

○春秋类

△《春秋经》一卷

每事为一行,广德军所刊,古监本也。

△《春秋经》一卷

朱熹(字元晦,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所刻于临漳四经之一。其于《春秋》独无所论著,惟以《左氏》经文刻之。

△《春秋古经》一卷

礼部侍郎眉山李焘仁父所述。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

自昔相传以为左丘明撰。其好恶与圣人同者也。而其末记晋知伯(荀罃(yīng),姬姓,智氏,名罃,谥号曰武,故亦称智武子,世人尊称其智伯。)反丧于韩、魏,在获麟(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后二十八年,去孔子没亦二十六年,不应年少后亡如此。又,其书称「虞不腊矣」、「见于尝酎(zhòu,醇酒。)」及「秦庶长」,皆战国后制,故疑非孔子所称左丘明,别是一人为史官者。其释《经》义例,虽未尽当理,而具得当时事实,则非二传之比也。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齐人公羊高,称受《经》于子夏(即卜商,孔丘弟子。),传子至玄孙寿。当汉景帝(刘启)时,寿乃与弟子齐(齐国)胡母(hú wù,复姓。)子都著于竹帛,及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亦传之,《说题辞》云:「传我书者,公羊高也。」此亦傅会之言,盖郑康成(郑玄)亦有《公羊》善谶(chèn,预言。)之说,往往言谶文者多宗之。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

鲁人谷梁赤,一名俶,字元始,亦称子夏弟子。自荀卿(荀况,荀子也。)、申公(即申培公)至蔡千秋(字少君,西汉经学家。)、江翁凡五传。宣帝(汉宣帝刘询)好之,遂盛行于世。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

晋镇南大将军京兆杜预(字元凯,魏晋学者。)撰。其述作之意,序文详之矣。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后世以为左氏忠臣者也。其弊或弃《经》而信《传》,于《传》则忠矣,如《经》何?

△《春秋释例》十五卷

杜预撰。预既为《集解》,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唐刘蕡(fén)为之序。

△《春秋公羊传解诂》十二卷

汉司空掾(职官名,亦称司空掾属。)任城(今山东济宁)何休(即何子,字邵公,东汉经学家。)邵公撰。休为太傅陈蕃属。蕃败,坐禁锢,作《解诂(gǔ)》,覃思(tán sī,深思。)不窥门十七年。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党禁解,拜议郎,终谏议大夫。其书多引谶纬,其所谓「黜周王鲁」,「变周文从殷质」之类,《公羊》皆无明文。盖为其学者相承有此说也。三科九旨,详其疏中。

△《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

晋豫章太守顺阳(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范甯(níng,字武子,东晋大儒、经学家。)武子撰。甯尝谓王(王弼)、何(何晏)之罪,深于桀、纣,著论以排之。仕为中书侍郎。其甥王国宝惮之,乃相驱扇,因求外补抵罪。会赦免。甯以为《春秋》惟《谷梁氏》无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犹解驾,停车。税,通「捝」、「脱」。)于吴,帅门生故吏、兄弟子侄研讲六籍、《三传》。盖甯父汪(范汪,字玄平,东晋文学家、医学家。)为徐、兖二州北伐失利,屏居(bǐng jū,退隐。)吴郡时也。汪没之后,始成此书。所集诸家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指郑玄)释之者,即所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甯从弟(堂弟)也;称泰曰、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guǐ)之孙。晷在《良吏传》。自晷至泰五世,皆显于时。甯父子、祖孙同训释经传,行于后世,可谓盛矣。泰之子蔚宗亦著《后汉书》,以不轨诛死,其家始亡。

△《三传释文》八卷

唐陆德明(本名陆元朗,字德明,唐经学家。)撰。

△《春秋左氏传正义》三十六卷

唐孔颖达(字冲远,唐经学家。)等撰。自晋、宋传杜学(指晋杜预对《左传》的解释。)为义疏者,有沈文阿、苏宽、刘炫。沈氏义例粗可,经传极疎(shū,同「疏」。);苏氏不体本文,惟攻贾(贾谊)、服(服虔);刘炫好规杜失,此诸义疏犹有可观。今据以为本,其有疎漏,以沈氏补焉。

△《春秋公羊传疏》三十卷

不著撰者名氏。《唐志》亦不载。《广川藏书志》云世传徐彦撰,不知何据。然亦不能知其定出何代,意其在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长庆(唐穆宗李恒的年号)后也。景德(宋真宗赵恒的年号)中,侍讲刑昺(bǐng,现作邢昺。)校定传之。

△《春秋谷梁传疏》十二卷

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

△《国语》二十一卷

自班固志《艺文》,有《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所著,至今与《春秋传》并行,号为《外传》。今考二书,虽相出入,而事辞或多异同,文体亦不类,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司马子长(即司马迁)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又似不知所谓。唐啖助(dàn,字叔佐,唐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儒家学者、经学家。)亦尝辨之。

啖助乃姓名。

△《国语》注二十一卷

吴尚书仆射(pú yè)侍中吴郡韦昭撰。采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人。东汉经学家、大臣。)、贾逵(字景伯,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三国吴国学者。)、唐固(字子正)合五家为之注。昭字子正,事孙皓,以忤旨诛死。《吴志》避晋讳,作韦曜。

△《国语补音》三卷

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为《国语》音者,近世传旧《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盖唐人也。简陋不足名书,因而广之。悉以陆德明《释文》为主,陆所不载,则附益之。

△《春秋繁露》十七卷

汉胶西相(董仲舒先做江都相,后又为胶西相。)广川(指西汉广川国,今河北中部。)董仲舒撰。案《隋唐》及《国史志》卷皆十七,《崇文总目》凡八十二篇,《馆阁书目》止十卷,萍乡所刻亦财(古同「才」)三十七篇。今乃楼攻媿(kuì,即楼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得潘景宪(字叔度,浙江金华人,南宋藏书家。)本,卷篇皆与前《志》合,然亦非当时本书也。先儒疑辨详矣。其最可疑者,本传载所著书百余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属,今总名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则皆其篇名,此决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者,尤可疑也。然古书存于世者希矣,姑以传疑存之可也。又有写本作十八卷,而但七十九篇。考其篇次皆合。但前本《楚庄王》在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别为一卷。前本虽八十二篇,而阙文者三,实七十九篇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eijinghorn/article/details/11159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