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2.单一职责原则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如若不然,就应该把类拆分。

3.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替换原则中,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

4.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5.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2298986 查看本文章

6.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就是说: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public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7.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聚合(Aggregation)表示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

合成(Composition)则是一种强的'拥有'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

常见设计模式

创建类

1.单例模式

内容:唯一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2.原型模式

内容: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3.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普通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4.建造者模式

内容:使用多个简单的对象一步一步构建成一个复杂的对象。

结构类

行为类

  • 类之间关系

1.观察者模式

内容: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依赖它的对象。

2.责任链模式

内容: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 基于中间类

3.中介者模式

内容:通过使用一个中间对象来进行消息分发以及减少类之间的直接依赖。

  • 基于状态

4.状态模式

内容:对象的行为是基于它的状态改变的

5.备忘录模式

内容: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aidu_38798835/article/details/1079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