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在自然科学——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论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根本原因)产生。
2.马克思主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开放发展性,科学性,最基本的还是实践性。

二、马克思哲学探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第一大问题)展开了讨论,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从以前就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具体的实物是物质,而近代形而上学相比则有所进步,因为他们认为物质是原子粒子等,但是他们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这是形而上学最容易犯的毛病,将事物孤立的去看待,而没有意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而辩证唯物主义则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唯心主义以包括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观唯心认为世界本原是人的感觉,观念;而客观唯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理念。
2.哲学第二大问题,依据世界能否被认识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而不可知论则不这么认为。
注:马克思在自然观与历史观上都彻底的坚持唯物主义,而半截子唯物主义则在历史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即认为英雄造时势。

既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那么就讨论一下物质的特点: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运动则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即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主体与承担者。与运动相对的则是静止,静止是相对运动而言的,是衡量运动的尺度,而运动则是绝对的。而时空则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具有一维性,一去不复返,空间则具有三维性。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表现在人类社会也是统一于物质世界的,因为人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获取生产资料的过程也是物质性活动。
讨论完了物质,然后就是意识:
4.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表现在意识的创造性,能够将所想创造出来或者发生改变。意识具有创造性之外,还具有指导性目的性,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意识还有调控人的生理活动与行为。意识来源于物质,但又不等同物质本身。但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在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在于历史是人为的,有意识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多样的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也是客观的,具有条件性。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
1、原因与结果
2、偶然与必然
3、可能与现实:根据现实中是否有依据来区分可能与不可能,根据现实中的依据是否充分将可能分为抽象可能与现实可能。
4、形式与内容
5、现象与本质: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具体的、多变的。现象以包括真象与假象,而假象也反映了本质,属于客观范畴,错觉则是主观范畴。

四、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主要讲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是三大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贯穿于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定律。矛盾的统一性在于双方都能吸收有利于各自发展的因素,又或者是利用对方的发展来发展,又或者是转化为对立面来得到发展;斗争性则促使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486992/article/details/10958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