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笔记_19 查找算法(含包装类、装箱)

  常用的查找算法有四种:

1、线性(顺序)查找

  遍历数组+比较的思想。

package com.huey.search;

public class SeqSearch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2, 43, -23, 233, 94, 929, 82 };
		int index = seqSearch(arr, -23);
		if (index == -1) {
    
    
			System.out.println("没找到~");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找到了,下标为:" + index);
		}
	}

	// 这里实现的线性查找是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值就返回,想要返回全部的就使用集合,返回一个集合。
	public static int seqSearch(int[] arr, int value) {
    
    
		// 线性查找就是逐一比对,发现相同值,就返回下标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i] == value) {
    
    
				return i;
			}
		}
		return -1;
	}

}

  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二分(折半)查找

1)第一种(帮助理解算法,待优化)

  这里使用递归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二分查找的前提是这组序列有序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有数组 arr = {1, 8 , 10 , 89 , 1000 , 1234};

  下面以查找 89 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分查找代码:

package com.huey.search;

//注意:使用二分查找的前提是,该数组是有序的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1, 8, 10, 89, 1000, 1234 };
		int resIndex = binarySearch(arr, 0, arr.length - 1, 89);
		System.out.println("resIndex = " + resIndex);
	}

	// 二分查找算法
	/**
	 * @param arr     数组
	 * @param left    左边的索引
	 * @param right   右边的索引
	 * @param findVal 要查找的值
	 * @return 如果找到就返回下标,没找到就返回-1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findVal) {
    
    

		// 因为数组是引用类型,所以递归时一直在用一个数组
		// 当left>right时,说明递归整个数组,但是没有找到
		if (left > right) {
    
    
			return -1;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int midVal = arr[mid];

		if (findVal > arr[mid]) {
    
    
			// 向右递归
			return binarySearch(arr, mid + 1, right, findVal);
		} else if (findVal < arr[mid]) {
    
    
			// 向左递归
			return binarySearch(arr, left, mid - 1, findVal);
		} else {
    
    
			return mid;
		}
	}

}

  上面的代码无法把多个相同的数值,全部查找出来,比如:{1, 5, 16, 76, 666, 666, 666, 3224} 中的666.

2)第二种(优化后)

  下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二分查找的前提条件是这序列是有序的。所以若有多个相同的数,则它们都是相邻的。

  在讲解思路之前先引入一个小知识。

包装类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语言,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对象而非基本数据类型。比如,在集合类中,因为集合的容器要求元素是 Object 类型。所以,我们是无法将int 、float等类型放进去的。

  为了让基本数据类型也具有对象的特征,就出现了包装类型。它相当于将基本数据类型“包装起来”,使其具有了对象的性质,并且为其添加了属性和方法,丰富了基本数据类型的操作。

装箱、拆箱

  日常使用中,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有时是需要转换的,例如把int 转换成包装类Integer 对象。

  所谓装箱(boxing),即把基本数据类型转换成包装类;

  拆箱(unboxing),即把包装类转换成基本数据类型;

  在Java 5 之前,要进行装箱需要如下语句:

Integer i = new Integer(6);

自动拆箱、装箱

  Java 5中,提供了自动装箱功能。

  所谓自动,即二者之间会自动转换,提升了开发效率。

  所以,

  自动装箱,即把基本数据类型自动转换成包装类;

  自动拆箱,即把包装类自动转换成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i = 6; // 自动装箱,6是int 类型。int => Integer
int j = i; // 自动拆箱,i 是Integer 类型。Integer => int

  Integer i = 6 可以替代 Integer i = new Integer(6);

  这便是自动装箱功能的好处。

  下面可以开始改进算法了!

  思路分析:在 else 语句中
   1. 在找到 mid 索引值时,不要马上返回。
   2. 向mid 索引值的左边扫描,将所有满足 1000 的元素下标加入到集合ArrayList。
   3. 向mid 索引值的右边扫描,将所有满足 1000 的元素下标加入到一个集合中ArrayList。
   4. 将ArrayList 返回。

	public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binarySearch2(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findVal) {
    
    
		// 因为数组是引用类型,所以递归时一直在用一个数组
		// 当left>right时,说明递归整个数组,但是没有找到
		if (left > right) {
    
    
			return null;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int midVal = arr[mid];

		if (findVal > arr[mid]) {
    
    
			// 向右递归
			return binarySearch2(arr, mid + 1, right, findVal);
		} else if (findVal < arr[mid]) {
    
    
			// 向左递归
			return binarySearch2(arr, left, mid - 1, findVal);
		} else {
    
    

			ArrayList<Integer> resIndex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 向mid 索引值的左边扫描,将所有满足 1000 的元素下标加入到集合ArrayList。
			int temp = mid - 1;
			while (true) {
    
    
				if (temp < 0 || arr[temp] != findVal) {
    
    // 退出
					break;
				}
				// 否则就把temp 放入集合ArrayList中
				resIndexList.add(temp);// 使用自动装箱的功能
				temp -= 1;// 左移
			}
			resIndexList.add(mid);// 中间的
			// 向mid 索引值右边扫描,将所有满足 1000 的元素下标加入到集合ArrayList。
			temp = mid + 1;
			while (true) {
    
    
				if (temp > arr.length - 1 || arr[temp] != findVal) {
    
    
					break;
				}
				resIndexList.add(temp);
				temp += 1;
			}
			return resIndexList;
		}

	}

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插值查找

1)原理:线性插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式子的意义:所预测的数字的位置占数组总长度的比例。

  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理解成两根线段,要找的这个值在总线段上,把这个值减去左边界再除以总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他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乘以总长度就得到了。

  公式可以理解成百分比查找,因为是顺序的所以left端是最小值,key-a[left]是目标距离left的距离,a[right]-a[left]是整体距离,相除就是key在整体有序数列中大致的位置

2)举例说明:1~100的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package com.huey.search;

public class InsertValueSearch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new int[10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arr[i] = i + 1;
		}

		int index = insertValueSearch(arr, 0, arr.length - 1, 73);
		System.out.println("index = " + index);
	}

	// 插值查找算法
	// 说明:插值查找算法也要求数组是有序的。
	/**
	 * @param arr     数组
	 * @param left    左边的下标
	 * @param right   右边的索引
	 * @param findVal 查找值
	 * @return 如果找到,就返回对应的下标;没找到就返回-1
	 */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ValueSearch(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findVal) {
    
    
		System.out.println("被调用了~");

		if (left > right || findVal < arr[0] || findVal > arr[arr.length - 1]) {
    
    
			// 第一个条件用来终止递归;后两个条件防止越界
			return -1;
		}

		// 求出mid,自适应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findVal - arr[left]) / (arr[right] - arr[left]);
		int midVal = arr[mid];

		if (findVal > midVal) {
    
    // 说明应该向右递归查找
			return insertValueSearch(arr, mid + 1, right, findVal);
		} else if (findVal < midVal) {
    
    // 说明应该向左递归查找
			return insertValueSearch(arr, left, mid - 1, findVal);
		} else {
    
    
			return mid;
		}
	}

}

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比之下,若通过折半查找,则需要多次递归。

3)注意事项

  • 对于数据量较大,关键字分布比较均匀的查找表来说,采用插值查找,速度较快。
  • 关键字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该方法不一定比折半查找要好。

4、斐波那契查找

1)简介

  黄金分割点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用分数表示为(√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个分割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golden section ratio),通常用Φ表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以0.618来近似表示,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0.618≈0.618,即一条线段上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考了61分,才是最棒的分数~

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

其中,越往后,两个相邻数的比值就越无限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

2)斐波那契(黄金分割法)查找原理

先给出问题:

请对一个有序数组进行斐波那契查找{1,8,10,89,1000,1234},找到数则返回其下标,没找到就返回-1.

  和前两种类似,仅改变了中间节点(mid)的位置,mid不再是中间或插值得到,而是位于黄金分割点附近,即mid = low + F(k-1) - 1(F代表斐波那契数列),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k) - 1之所以减1,因为是数组从0开始,长度与索引的关系。

  斐波那契数组是一个工具,帮助找到黄金分割点,仅此而已。想要使用这个工具就得符合这个工具的要求(也就是对自己的数组长度进行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f[k] (黄金分割点处对应的Fibonacci数列的值,例如: f[5 ]对应的就是8)可能大于 数组 a 的长度,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rrays类,构造一个新的数组,并保存到 temp 数组中。 不足的部分会使用0填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使用时,需要使用 a 数组最后的数填充 tem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完毕后,这个工具的用法就是调用那个公式帮你找到mid(黄金分割点)。

  相比前两种算法,这个算法如此大费周章,优点在哪呢?

  优点在于用斐波那契数列通过一个while循环来取代递归,提高了效率。

  对于这个while 循环内部的条件这里作一些说明:

		while (low <= high) {
    
     //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就可以找
			mid = low + f[k - 1] - 1;// mid不管向前还是向后,始终都是黄金分割点!!!!
			if (key < temp[mid]) {
    
    // 说明我们应该继续向数组的前面查找
				high = mid - 1;
				// 说明:
				// 1.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后面元素
				// 2.f[k] = f[k-1] + f[k-2]
				// 3.因为前面有f[k-1]个元素,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1] = f[k-2] + f[k-3]
				// 即在f[k-1]的前面继续查找 k--
				// 下次循环的时候 mid = f[k-1-1] - 1
				k--;
			} else if (key > temp[mid]) {
    
    // 我们应该向数组的后边查找
				low = mid + 1;
				// 为何是k-=2
				// 说明
				// 1.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后面元素
				// 2.f[k] = f[k-1] + f[k-2]
				// 3.因为后面有f[k-2]个元素,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2] = f[k-3] + f[k-4]
				// 即在f[k-2]的前面继续查找 k-=2
				// 下次循环的时候 mid = f[k-1-2] - 1
				k -= 2;
			} else {
    
    // 找到
					// 需要确定,返回的是哪个下标
				if (mid <= high) {
    
    
					return mid;
				} else {
    
    // 因为temp是扩充过的,所以mid会大于high
					return high;// 此时mid已经越界,返回原数组边界high
				}
			}
		}

第一个判断语句,向mid(黄金分割点)左边查找:

因为前面有f[k-1]个元素,所以需要进行拆分:f[k-1] = f[k-2] + f[k-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面亦同理,继续拆分:f[k-2] = f[k-3] + f[k-4]

完整代码:

package com.huey.search;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Fibonacci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maxSize = 2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1, 8, 10, 89, 1000, 1234 };
		System.out.println("index = " + fibSearch(arr, 1234));// 5
	}

	// 因为后面我们mid = low+F(k-1)-1,需要使用到Fibonacci数列,因此我们需要先获取到一个Fibonacci数列。
	// 非递归的方式得到一个Fibonacci数列
	public static int[] fib() {
    
    
		int[] f = new int[maxSize];
		f[0] = 1;
		f[1] = 1;
		for (int i = 2; i < maxSize; i++) {
    
    
			f[i] = f[i - 1] + f[i - 2];
		}
		return f;
	}

	// 编写Fibonacci查找算法
	// 非递归的方式
	/**
	 * @param a   数组
	 * @param key 需要查找的关键码(值)
	 * @return 返回其下标,若没有就返回-1
	 */
	public static int fibSearch(int[] a, int key) {
    
    
		int low = 0;
		int high = a.length - 1;
		int k = 0;// 表示Fibonacci分割数值的下标
		int mid = 0;// 存放黄金分割点 mid 的值
		int f[] = fib();// 获取到Fibonacci数列
		// 获取到Fibonacci数列分割数值的下标
		while (high > f[k] - 1) {
    
    // 条件满足说明还没找到k。(f[k]-1是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
			k++;
		} // 退出while 说明找到k了,此时k为5,f[k]为8,也就是下面temp数组的长度。
			// 因为f[k] 值 可能大于 数组的长度,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rrays类,构造一个新的数组,并指向temp[]
			// 不足的部分会使用0填充
		int[] temp = Arrays.copyOf(a, f[k]);
		// 实际上需要使用a 数组最后的数填充 temp
		// 举例:
		// tmep = {1,8,10,89,1000,1234,0,0} => {1,8,10,89,1000,1234,1234,1234}
		for (int i = high + 1; i < temp.length; i++) {
    
    
			temp[i] = a[high];
		}
		// 使用while来循环处理,找到key
		while (low <= high) {
    
     //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就可以找
			mid = low + f[k - 1] - 1;// mid不管向前还是向后,始终都是黄金分割点!!!!
			if (key < temp[mid]) {
    
    // 说明我们应该继续向数组的前面查找
				high = mid - 1;
				// 说明:
				// 1.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后面元素
				// 2.f[k] = f[k-1] + f[k-2]
				// 3.因为前面有f[k-1]个元素,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1] = f[k-2] + f[k-3]
				// 即在f[k-1]的前面继续查找 k--
				// 下次循环的时候 mid = f[k-1-1] - 1
				k--;
			} else if (key > temp[mid]) {
    
    // 我们应该向数组的后边查找
				low = mid + 1;
				// 为何是k-=2
				// 说明
				// 1.全部元素 = 前面的元素+后面元素
				// 2.f[k] = f[k-1] + f[k-2]
				// 3.因为后面有f[k-2]个元素,所以可以继续拆分 f[k-2] = f[k-3] + f[k-4]
				// 即在f[k-2]的前面继续查找 k-=2
				// 下次循环的时候 mid = f[k-1-2] - 1
				k -= 2;
			} else {
    
    // 找到
					// 需要确定,返回的是哪个下标
				if (mid <= high) {
    
    
					return mid;
				} else {
    
    // 因为temp是扩充过的,所以mid会大于high
					return high;// 此时mid已经越界,返回原数组边界high
				}
			}
		}
		return -1;
	}

}

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5909299/article/details/1139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