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习(三):梯度提升树(GBDT)算法

监督学习(三):梯度提升树(GBDT)算法

  本文介绍了boosting族的提升树算法和梯度提升(GBDT)算法,GBDT算法常用来解决回归和分类问题,且泛化能力很强,本文深入浅出的总结了GBDT算法 。

1. 单决策树与提升树算法的不同

  决策树是单一学习器,提升树是以CART决策树为基本学习器的提升方法。本节从结果评价角度和损失函数角度去描述两者的不同。假设决策树的学习器模型是 f(x),提升树共有K个弱学习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i=1,2,…,K。

  (1)结果评价方法
  对某一个输入数据xi

  决策树模型的输出结果 y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升树模型的输出结果 yi
  若是回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是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i 表示某一个弱学习器,T代表分类模型(如逻辑线性回归,或sign函数)

  (2)模型构建方法

  1)决策树模型构建方法
  决策树运用基尼指数来计算模型的损失函数决策树生成阶段是最小化模型的损失函数,最大化决策树的深度;决策树剪枝阶段是采用正则化的损失函数来完成,最后通过交叉验证法选择最佳子树;

  2)提升树模型构建方法
  提升树是多个决策树组合为强学习器的提升方法,每个决策树的复杂度比单一决策树低得多,因此不能像单一决策树那样最大化决策树深度来最小化损失函数决策树是boosting族的成员,弱学习器是串行迭代生成的,通过最小化每一步的弱学习器损失函数来构建提升树模型。

2. 提升树算法

  提升树算法的基本学习器是决策树,且提升树算法是加法模型,因此,提升树模型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T(x; θ \theta θm)表示决策树, θ \theta θm表示决策树的参数,M为树的个数。

  提升树算法
  提升树算法采用前向分布算法,假设初始提升树 fo(x)=0,第m步的模型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fm-1(x) 为上一个模型,通过经验风险极小化确定当前模型的参数 θ \theta θm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L表示损失函数,fm-1(x) 和 yi为常数,由(1)式可知,我们只要知道损失函数L,我们就能得到每一轮的模型参数 θ \theta θm ,也可以理解为用当前模型 T(Xi; θ \theta θm) 去拟合上一轮模型的残差。因此,提升树算法原理是用当前的决策树去拟合上一轮的模型残差,使当前的损失函数值最小

  【例】假如有个人30岁,我们首先用20岁去拟合发现损失有10岁,这时我们用6岁去拟合,这样迭代下去,直到损失函数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是提升树的思想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去用30岁去拟合,这么做的步骤相当于最大化该决策树的深度,得到的模型不是一个弱分类器,导致过拟合问题的出现。

3. GBDT算法

  我们再次回顾上一节例题,如果我们首先用10岁去拟合发现损失有20岁,然后再用8岁去拟合损失有12岁,这样迭代下去,与上节达到相同的损失函数值则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这就是GBDT算法思想:用损失函数负梯度近似残差,回归树拟合负梯度得到本轮的最小损失函数。因为提升树是直接拟合残差,所以达到相同的损失函数值时,提升树需要的迭代步骤要小得多

  步骤
  (1)用损失函数的负梯度近似残差,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回归树拟合负梯度,得到叶节点区域Rmj,j=1,2,…,J。其中J为叶节点个数,m为第m颗回归树。
  (3) 针对每一个叶子节点里的样本,我们求出使损失函数最小,得到拟合叶子节点最好的输出值Cmj,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更新回归树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得到最终的回归树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能最难理解的是第三步,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负梯度方向上去求模型最小化。负梯度方向理解成损失函数负梯度的回归树划分规则,用该规则去求损失函数最小化

  假设损失函数曲线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m表示迭代次数,fm(xi) 表示共迭代m轮后的学习模型,L(yi,fm(xi)) 表示模型的损失函数,由提升树的原理可知,模型的损失函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如上图,梯度和负梯度分别为绿色线和红色线,当我们用当前的学习模型 fm(xi) 沿着负梯度方向增加时,损失函数是下降最快的,因此,GBDT算法思想是可行的

  PS:李航老师《统计学习方法》P152的GBDT算法表达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觉得下式的模型表示法可能会更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GBDT常用损失函数

  由上面两节可知,提升树是用决策树去拟合上一轮的损失函数,GBDT是用决策树去拟合上一轮损失函数的梯度。因此,只要知道模型的损失函数,就能通过前向分布算法计算每轮弱学习器模型的参数,本节总结了GBDT常用的损失函数。

  (1)分类算法
  a) 指数损失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负梯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对数损失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负梯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回归算法
  这里不讨论最常用的损失函数,如均方差和绝对损失函数。本节介绍对异常点有较好鲁棒性的Huber损失和分位数损失。

  a) Huber损失函数:它是均方差和绝对损失的折衷产物,对于远离中心的异常点,采用绝对损失,而中心附近的点采用均方差。这个界限一般用分位数点度量。损失函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的负梯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分位数损失。它对应的是分位数回归的损失函数,表达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为分位数,需要在回归前设置,对应的负梯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GBDT的正则化

  正则化是为了防止模型处于过拟合,GBDT的正则化主要有三种方式
  (1)GBDT是加法模型,因此,模型可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加上正则化项v,则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的取值范围为:0< v ≤ 1。达到同样的训练集学习效果,(2)式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即(2)式模型的复杂度较小。

  (2) 对训练集进行无放回抽样,抽样比例为 v(0 < v ≤ 1)。取部分样本去做GBDT决策树的拟合可以降低方差,但是会增加偏差。

  (3) 对每轮拟合的损失函数梯度的回归树进行剪枝,剪枝算法参考CART剪枝过程。

6. GBDT与AdaBoost的模型比较

  假设初始化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daBoost模型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BDT模型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较这两式,你会发现GBDT模型没有权值 αi,原因是:AdaBoost每次都是对不同分布(权值)的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系列弱学习器,然后结合权值得到最终模型;GBDT模型没有权值是因为弱学习器是拟合上一轮的残差,随着回归树个数的增加,残差越来越小,因此弱学习器不需要权值。

7. 总结

  本文介绍了boosting族的提升树算法和GBDT算法提升树算法的每轮弱学习器是拟合上一轮的残差生成的,GBDT算法的每轮弱学习器是拟合上一轮损失函数的负梯度生成的。提升树算法和GBDT算法都是用CART回归树作为弱学习器,只要确定模型的损失函数,提升树和GBDT就可以通过前向分布算法进行构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691585/article/details/10876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