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目的和原则)

设计模式的目的:

让程序耦合性,内聚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以及灵活性更好。

1、代码重用性(即: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2、可读性(即: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阅读和理解)

3、可扩展性(即: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称为可维护性)

4、可靠性(即: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5、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类中方法足够少,可以在方法中保持单一原则就可以。

2、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既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3、依赖倒转原则

简单的理解:底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方法或者接收参数时尽量接收该对象的父级抽象类或者接口。

高层模块不应该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依赖倒转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依赖倒转原则是相对于细节的多边形,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的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

使用的目的是制定好的规范性

接口传递、构造方法传递、setter方式传递

4、里氏替换原则

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子类尽量不重写父类的方法。

如果需要重写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5、开闭原则OCP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编程中遵循其他原则,最终的原则都是为了实现开闭原则

6、迪米特原则

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

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7、合成复用原则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外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编号的代码混在一起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为了交互对象直接的松耦合而设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iwanmeng/article/details/11284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