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名言警句"

我们不必过分害怕痛苦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如果想了解一下你自己的大脑有没有这项功能,很好办:拿出纸笔来,罗列一下那些昨天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前天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上周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上个月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去年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你会发现,你能列出来的越来越少。如果你不努力回忆的话,十年前的痛苦你是几乎想不起来的,最好玩的是,就算你想起来,弄不好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你现在想不明白当初怎么就为那么件小事痛苦到那个地步?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至少99.9%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在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

记录时间开销

制作你的时间预算。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如果你想做事,你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ial and 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时候,你必须拖延你的行动。比如,当你决定买个新潮手机的时候,故意拖延三个月,会让你享受更低的价格;如果你决定买一辆你非常中意的高级轿车,故意拖延上一年,也许就会让你意识到当初的审美观其实很有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对我个人来讲,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抱怨最浪费时间,即便抱怨得正确。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爱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其实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样的——你不见得一定要做到极致才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算法:如果满分是100 分,还是可以按照黄金分割定律,61.8 分是恰好的。因为61.8 分以上的成绩,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很多才可以获得。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了,与此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并无清楚的认识。

办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最终表现。克服办事拖拉的毛病,应该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找到了症结所在,就有办法找到对策。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种种技能;诚实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相对于这些技能上的熟练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a.短期:求助于他人;b.长期:求人不如求己——开始学习;

测算时间,把自己擅长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优势策略;

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监督自己;

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猜你喜欢

转载自sjpsega.iteye.com/blog/146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