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通证激励的秘密——赵甲《通证设计》序言

(本文是为赵甲先生《通证设计》所做书序。该书正在出版最后阶段,尚未上市。)

如果把比特币比作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在十年内,从零开始,创建了一个覆盖数千万人的社群,“股票”升值 1,300 万倍,“流通市值”最高超过 3,200 亿美元,而这一切都是在创始人失踪、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没有任何命令化组织和物理资产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情。

人们想复制比特币的成功,却又发现不能照搬照抄,于是就分析其成功的因素。有的人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有的人认为是其数字货币或者数字资产的特性,这些看法也许都对,但肯定不全面,否则一大堆区块链项目和数字货币、数字资产项目为什么无法取得最起码的成功呢?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有一个因素是不可以忽略的,那就是比特币在其社区中所建立的一套激励体系。这套体系将矿工、也就是记账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以 “工作量证明(POW)”的方式“按劳分配”、按“诚实”分配,并激励他们不断扩大比特币的影响力和共识,进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正反馈循环,推动比特币价值螺旋式上升。

这种激励机制究竟是什么,行业中还有各种不同的命名。比如趣头条、享物说等一些移动互联网项目,虽然没有建构在区块链上,但被评价为具有所谓的“区块链思维”。而一些新的区块链项目则使用“社区激励”、“节点挖矿”等不同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激励机制。2017 年底,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元道先生与我在一次对话中,提出以“通证激励系统”或者“通证经济系统”来指代这种以数字通证(token)和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为主要工具,配合传统管理手段,在互联网社群中组织大规模协作的机制。这一说法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认同。

一旦理解了通证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协作组织机制,就能够立刻确认,提高协作效率是通证经济的根本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因此,通证经济未必一定需要在区块链上构建,也未必不能灵活修改,更不是必须“去中心化”。之前人们对于通证经济应用的一些“前提”和“教条”,其实并不成立。相反,通证经济倒是有一个实施前提,以前并没有被广泛讨论过,那就是“边际效率递增”。因为通证经济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把参与协作的人数搞得多多的,把协作水平和积极性搞得高高的。想要让通证经济可持续发挥作用,那么这件事情必须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价值创造效率随着其协作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否则参与协作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个人的激励反而下降了,激励分配越来越不公平了,这个事情就不可持续。只有人越多效率越高,系统创造的价值越大,才能让大部分人都更满意,让系统不断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大多数生产协作不满足这个条件。经济学告诉我们,大多数生产行为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每多投入一份资源,产出会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正是因为这个规律的普遍性,通证经济在生产端能够适用的场景是有限的。

是不是所有协作体系都是边际效率递减?当然不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协作体系,市场,就是边际效率递增。市场规模越大,对市场里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个市场的价值就越大。中国之所以有比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韧劲,主要就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为什么市场是边际效益递增的?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粗略的说,是因为市场是一群自由人在一起相互交易的网络,具有所谓的网络效应。

因此,交易网络才是通证经济主要的适用场景。通证经济所组织的协作,本来就不是在生产侧,而是在交易侧。在生产侧,企业这种金字塔型的组织手段,被历史证明是高效的,好的企业几乎具有无限扩张生产的能力。但是在交易侧,传统上大量消费者和交易者一盘散沙,若能加以有效安排,则网络效应的威力彰显,参与的人越多,协作规模越大,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效率越高,价值创造的效率就会越高。这便是通证经济的适用前提。社交、游戏、金融、交易、网络通讯、营销和品牌传播都符合这个前提。这些领域都是交易网络形态,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规模的增加,整个系统对于其中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增加。这样以来,只要设计合理的通证激励系统,就会使更多的个体加入协作,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通证经济的幸运了。工业经济以企业和生产为中心,代表过去,数字经济则是以个人和交易为中心,代表未来。虽然通证经济的适用面并不那么广泛,但是它所不适用的领域,恰恰是代表过去的工业经济,而它所适用的领域,恰恰是代表未来的数字经济。

我们研究、实践和发展通证经济的信心来源正在于此。我们相信,不久之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互联网社群,都至少会考虑一下通证经济的理论和应用,通证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当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门学问。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合理的通证激励系统。这是个难题。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这个领域探索、实践,成功经验有之,失败教训更多,收获不少,问题更多。

赵甲先生的这本著作,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对于通证经济的理论、设计方法和模式,可以说做了最为完整的总结和梳理,也不乏经济学、金融学层面上的深刻思考和创新理论。我从中学到很多,也愿意向对于通证经济感兴趣的同好推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yan/article/details/10014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