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数字化转型激活指数级增长


2011年,华为成立了企业BG,由此进入了企业IT和数字化技术市场。2016年3月,企业BG提出了 “引领新ICT,迈向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主题,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大战略方向。截止到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2017年,华为企业BG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49.48亿元、同比增长35.1%,2018年的目标是突破100亿美金,其中数字化转型是最大的推动力。

2018年4月9日,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在深圳总部就企业BG的业绩与策略进行了解读。阎力大表示,过去企业BG实现了每两年增长翻一番,但一旦超过100亿美金规模,接下来就是两年200亿、再过两年400亿美金,这是指数级增长的概念。企业业务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我认为拐点是数字化转型全面实践的来临。”阎力大进一步阐述:数字化转型今天只是初始阶段,行业领军企业在探索和创新中,只有把数字化转型变成全行业共同实践,“这个蛋糕才是真正的做起来了”。

阎力大表示,以手机为例,苹果和几个领先手机品牌改变了整个手机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格局,吸纳了诸如相机行业到手机终端中,从而“做大了蛋糕”。今天的企业IT市场也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不是从现有的蛋糕抢多少份额的问题,而是先把蛋糕做大。在做大数字化转型‘蛋糕’方面,华为要担当这个使命,做领头羊。”

“平台的平台”三大价值观

华为企业BG在2017年3月CEBIT上提出了“平台+生态”的战略;在之后9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做“平台的平台、生态的土壤”,对“平台+生态”战略进行了延伸。

要理解“平台的平台、生态的土壤”,首先就要了解华为的新愿景。在 2017年报中,华为提出: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让各个伙伴的内容、应用、云在上面生长,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户。强调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理念 : 做大产业、做大市场,比做大自己的份额更加重要;管理合作比管理竞争更重要,不与合作伙伴争利,长期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利益,面向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坚持做粘合剂,通过共享利益实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三大核心理念,既是“黑土地”的核心理念,更是“平台的平台”的核心价值观。

“平台的平台”的总体思想就是以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根植在华为数字平台之上,来满足行业客户的业务和数字化转型需求。阎力大在谈到华为企业BG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平台时,再次强调“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中间不碰股权”。所谓“上不碰应用”,就是华为专注于数字平台“底座”,数字平台以上的部分是合作伙伴的业务范畴;“下不碰数据”,就是让客户安心,华为不会强迫与客户交换数据、也不会拿客户的数据变现;“中间不碰股权”,就是与客户共建的数字平台,不会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华为甘做幕后。

数字平台的定位

很多人可能不解,华为做平台为什么要强调“三不碰”?这就必须要理解华为数字平台的思路是什么。

阎力大强调华为是一家踏实创新、关注核心技术能力做产品的公司,华为的成功依靠的是基于对底层技术的研发,并产生很强的可复制性。当华为想要为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时,也在思考这样的平台如何实现可复制性。“我如何保证给这个行业的平台,放在另一个行业也可用,可重复性是100%还是95%。我们的愿景是希望平台可重复性越高越好。”

但企业级数字化平台的难度在于“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这既是ToB业务非常难的地方,也是ToB业务的门槛。“我们要承认现实,知道门槛的存在。华为要跳跃这个门槛,构筑竞争壁垒,因为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能力打造跨行业的平台。”阎力大强调。

现在很多行业领军企业都要做自己的平台,这个平台更多是面向行业应用。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想打造行业平台,最大的难点是需要补充对ICT技术的理解,而华为想要打造数字平台,也要补齐对行业的理解,这正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所以华为要做客户这个平台下面的平台,最共性的部分,是所有行业数字化转型都要用到的平台。而不同行业差异化部分,由华为的上层合作伙伴和客户来做,这是我们‘平台的平台’的定位。”华为基于云+联接的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联合合作伙伴,汇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五种核心资源,包括视频信息、大数据、物联网IoT、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通讯平台ICP,通过业务编排和数据使能层,实现对上层应用的开放。

阎力大强调,在数字化转型中,华为的核心战略是“平台+生态”,最重要的使命是打造数字平台。“未来数字化转型一定生长在一个平台上,华为要成为最强、最被信赖、最安全、最可靠的平台。在打造数字平台这件事上,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华为更有优势。因为这个数字平台不是单一的技术,云、大数据、IoT等都无法单独支撑数字化转型,华为最有能力和实力打造完整的数字化转型的平台。”

四大因素驱动快速增长

过去几年,华为企业BG的稳健增长来自于长期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创新。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6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4.9%,而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正是华为不断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企业BG具备了在各种新技术领域里的创新及协同能力。

有了产品创新的能力,在企业级市场还需要懂行业,“懂行业者得天下”。即便是现在谈到各种数字化转型,传统IT、新IT和云公司都面临同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懂行业。而华为有非常好的创新机制,即与客户联合创新。阎力大强调,在运营商时代,华为就运用这样的创新机制和联合创新实验室,不断重复采用,使得华为在运营商行业里做到全球领导者。现在,华为在企业客户领域也如法炮制。比如,华为在汽车行业就与德国大众、标致集团合作联合创新。“这是华为独有的创新机制和优势”。

开放是华为企业业务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华为2017年报,华为已经在全球正式开业了9家面向企业市场的OpenLab,最近新建成俄罗斯和巴黎两家OpenLab。OpenLab作为ICT基础设施平台的载体,把云、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华为面向行业提供的数字化技术,以平台形式部署在OpenLab里,供合作伙伴及客户进行三方联合创新,打造面向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每个OpenLab的侧重点不同,有面向交通、能源、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电力等不同方向,2017年华为宣布三年内要投2亿美元建造全球20家面向企业市场的OpenLab,大力发展创新生态。

强研发投入、与客户联合创新、开放生态、“三不碰”的华为业务边界所带来的信任,这些既是过去几年华为企业BG快速成长的四大因素,也是未来能在数字化转型大市场里担当领头羊,进一步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关键。

今天,依托于开放的OpenLab等,以5G、云、IoT、AI、视频等平台与技术为核心,面向平安城市、交通、能源、金融、制造等行业,华为与ABB、博世、海克斯康、霍尼韦尔等全球领先企业在内的860多家伙伴合作,共同构建适配各行业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展望未来,华为企业BG指数级增长的强大后劲还来自对ICT人才的培育。自2010年在欧洲启动以来到2017年底,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IRP)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多所研究机构及900多家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基本覆盖全球Top 100高校、100多位IEEE、ACM Fellow及国家院士、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近 400个顶尖团队以及2个诺贝尔奖得主团队等大量优质资源。此外,华为已在全球与300多所院校合作建设华为ICT学院,签约超过100家培训合作伙伴。华为ICT技术认证是业界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华为认证证书获得者已超过80,000人次,超过5,000人次获得最高级别专家认证HCIE。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2013年底,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座谈会上提倡“乌龟精神”,即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不投机、不取巧、不拐大弯,跟着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当时,任正非表示“前面二十五年经济高速增长,鲜花遍地,我们都不东张西望,专心致志;未来二十年,经济危机未必会很快过去,四面没有鲜花,还东张西望什么。聚焦业务,简化管理,一心一意地潇洒走一回,难道不能超越?”今天的华为企业BG,就是用这样的专心、耐心与恒心,为企业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能够让他们起舞的数字平台。(文/宁川)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chuan2015/article/details/7988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