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study-09

上节课复习

上节课复习
1、什么是文件
文件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的读写硬盘的虚拟单位
2、为何要有文件
永久保存数据

3、文件的基本操作
1、打开文件
2、读/写
3、关闭文件
f=open('a.txt',mode='r',encoding='utf-8')
f.read()
f.close()

上下文管理
with open('a.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文件操作
....

4、操作文件内容的两种格式
t:以字符串为单位操作文件内容,必须指定encoding,t模式只针对文本文件
b:以bytes为单位操作文件内容,一定不能指定encoding,b模式可以针对所文件
强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跟r或者w或者a连用
5、读写文件的模式:
r:只读模式,文件不存在则报错,文件存在将指针跳到文件的首位
w:只写模式,文件不存在则创建空文件,文件存在则清空
a:只追加写模式,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文件存在将指针跳到文件的末尾

6、操作文件的方法
f.read()
f.readline()
f.readlines()

f.write('hello\n')
f.writelines(['hello\n','world\n'])

今日内容:
+:可读、可写(**)
文件内指针的移动seek (****)
文件修改(*****)

函数的基本使用

文件可读可写

r+t:可读、可写
w+t:可写、可读
a+t:可追加写、可读
r+b
w+b
a+b

with open('b.txt',mode='rb') as f:
data=f.read()
print(data.decode('utf-8'))

with open('b.txt',mode='rt',encoding='utf-8') as f:
data=f.read()
print(data)

with open('a.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f.write('小红帽') #加到了文件的末尾位置

控制文件指针移动

f.seek(offset,whence)
offset代表文件的指针的偏移量,单位是字节bytes
whence代表参考物,有三个取值
0:参照文件的开头
1:参照当前文件指针所在位置
2: 参照文件末尾
ps:快速移动到文件末尾f.seek(0,2)

强调:其中whence=1和whence=2只能在b模式下使用
f=open('c.txt',mode='rt',encoding='utf-8')
# f.seek(9,0)
print(f.tell()) # 每次统计都是从文件开头到当前指针所在位置
# print(f.readline())
f.close()

f=open('c.txt',mode='rb')
f.readline()
f.seek(6,1)
print(f.readline().decode('utf-8'))
print(f.tell())
f.close()

f=open('c.txt',mode='rb')
f.seek(-9,2)
print(f.readline().decode('utf-8'))
print(f.tell())
f.close()

了解(**)
只有在t模式下的read(n),n代表的是字符个数,除此之外其他但凡涉及文件指针的移动都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f=open('c.txt',mode='rt',encoding='utf-')
print(f.read(3))
f.close()

f=open('c.txt',mode='rb',)
print(f.read(3).decode('utf-8'))
f.close()

ab a+b r+b
f=open('b.txt',mode='at',)
f.truncate(9) # 参照物永远是文件开头 截取前九个字节(原文件只保留前九个字节)
f.close()

文件修改

with open('c.txt','r+t',encoding='utf-8') as f:
f.seek(21,0)
f.write('[我擦勒]')
# 指针从文件开头移动21个字节,把后面的11个字节修改了,因为最后一个汉字只修改了一个字节所以导致乱码

修改文件内容的方式一:(针对小文件)
思路:先将原文件内容一次性全部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修改完毕后,再覆盖写回原文件
优点:在修改期间,文件内容只有一份
缺点:当文件过大的情况下或占用过多的内存空间

with open('d.txt','rt',encoding='utf-8') as read_f:
msg=read_f.read()
msg=msg.replace('alex','xiang')

with open('d.txt','wt',encoding='utf-8') as write_f:
write_f.write(msg)

修改文件内容的方式二:(针对大文件较好)
思路:
1、以读的方式打开原文件,以写的方式打开一个新文件
2、从原文件中循环读取每一行内容修改后写入新文件
3、删除原文件,将新文件重命名为原文件的名字

优点:同一时刻只有一行内容存在于内存中
缺点:在修改期间,文件内容始终存在两份,但修改完毕后会只留一份
import os
with open('d.txt','rt',encoding='utf-8') as read_f,\
open('d.txt.swap','wt',encoding='utf-8')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write_f.write(line.replace('xiang','ALEXSB'))

os.remove('d.txt') # 删除老文件
os.rename('d.txt.swap','d.txt')

函数的基本使用

1、什么是函数?
在程序中,函数就具备某一功能的工具
事先将工具准备好即函数的定义
遇到应用场景拿来就用即函数的调用
所以务必记住:函数的使用必须遵循先定义,后调用的原则

2、为何要用函数
不用函数问题是:
1、程序冗长
2 程序的扩展性差
3 程序的可读性差

3 如何用函数:
函数的使用必须遵循先定义,后调用的原则
'''
#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 '''
# 函数功能的描述信息
# :param 参数1: 描述
# :param 参数2: 描述
# :return: 返回值
# '''
# 代码1
# 代码2
# 代码3
# ...
# return 返回值

函数的定义阶段与调用阶段

函数的使用必须遵循先定义,后调用的原则,
没有事先定义函数,而直接引用函数名,就相当于在引用一个不存在的变量名
1、函数定义阶段:只检测函数体的语法,不执行函数体代码
2、函数调用阶段:执行函数体代码

函数的定义的三种形式
定义函数时的参数就是函数体接收外部传值的一种媒介,其实就一个变量名

1、无参函数:
在函数定义阶段括号内没有参数,称为无参函数
注意:定义时无参,意味着调用时也无需传入参数
应用:
如果函数体代码逻辑不需要依赖外部传入的值,必须定义无参函数
def func():
print('hello world')
func()

2、有参函数
在函数定义阶段括号内有参数,称为有参函数
注意:定义时有参,意味着调用时也必须传入参数
应用:
如果函数体代码逻辑需要依赖外部传入的值,必须定义成有参函数
def sum2(x,y):
# x=10
# y=20
res=x+y
print(res)
sum2(10,20)

def check_user():
while True:
uname=input('username>>:').strip()
if uname.isalpha():
return uname
# break
else:
print('用户名必须由字母组成傻叉')

def check_pwd():
while True:
pwd1=input('密码>>: ').strip()
pwd2=input('重复输入密码>>: ').strip()
if pwd1 == pwd2:
return pwd1
else:
print('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眼瞎吗')

def db_hanle(uname,pwd1):
with open('db.txt','at',encoding='utf-8') as f:
f.write('%s:%s\n' %(uname,pwd1))
f.flush()

def register():
# 检测用户名是否合法
x=check_user() #x='EGON'
# 检测密码是否合法
y=check_pwd() #y='123'

# 写入数据文件
# db_hanle(合法的用户名,合法的密码)
db_hanle(x,y)

register()

#3、空函数
# def func():
# pass

def check_user():
pass

def check_pwd():
pass

def write_db(x,y):
pass

def register():
#1 输入用户名,并进行合法性校验
#2 输入密码,并进行合法性校验
#3 将合法的用户名、密码写入文件
x=check_user()
y=check_pwd()
write_db(x,y)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xujinjin18/p/913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