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M雷达实现及USRP验证【章节3:连续雷达测距测速】

第一章介绍了在相对速度为0时候的雷达测距原理

目录

1. LFM测速

1.1 雷达测速原理

1.2 Chrip信号测速

2. LFM测速代码实现

参数设置

仿真图像

matlab源码

代码分析


第一章介绍了在相对速度为0时候的雷达测距原理第二章介绍了基于LFM的雷达测距原理及其实现,但是存在相对运动时,无法得到目标物体的多普勒信息,进而无法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本章将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实现连续LFM波形的雷达测距测速。

该笔记参考资料:Radar测距及测速原理(2)——快速Chirp序列方法推导及实际应用 - 知乎 (zhihu.com)https://zhuanlan.zhihu.com/p/77500626

(114条消息) 线性调频(LFM信号)脉冲压缩雷达matlab仿真- 脉冲压缩 测距 测速 距离速度三维像(附matlab代码)_格桑蓝莲的博客-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566643/article/details/107508520

1. LFM测速

1.1 雷达测速原理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确定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来估算距离,通过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频率偏移来估算相对速度。但实际使用中我们会发现,对于没有经过调制的连续波谱(Continuous Wave),我们只发出相同的正弦或余弦信号,接收到的波也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所以我们无从知道从发出到接受到底经过了多少个波长,从而无法确定信号从发出到接受所经历的时间(time of flight),也就无法测算距离。

于是,我们引入了线性调频LFM,使发出信号的频率随时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LFM雷达在扫频周期内发射频率变化的连续波,被物体反射后的回波与发射信号有一定的频率差,通过测量频率差可以获得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信息。

第一章讨论了相对速度为0的情况,现考虑存在相对运动速度v_{r},当存在相对速度(正值表示远离,负值表示靠近),距离R会随着时间进行变化,当相对速度 v_{r}>0,R不断增大,故f_{b}也不断变大;当相对速度 v_{r}<0,R不断减小,故f_{b}也不断减小。因此当目标物同观测点有相对运动时,多普勒频偏也要放在考虑之中,发出及接受的信号频率变化变成如下图所示:

为了简化模型,且考虑到信号从发出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极短,加速度不变,目标物体相对速度几乎不变,信号频率变化如下所示:

蓝色表示原始发射波形,虚线的红黄两线表示接收到的不同回波信号,因为目标物体存在相对速度,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在原始信号的基础上不但右移(时延)如黄虚线所示,同时存在上下移动(频移f_{D})如红虚线所示,具体解释如下: 

1.2 Chrip信号测速

结合第一章节以及本章前面内容,雷达测距测速的基本原理相信各位已经明白,现在将基本原理与LFM相结合,通过缩短每一个Chrip信号的频扫时间,使得在每一个Chrip时间内,相对速度基本保持不变(降低相对速度带来的影响)。此时,可以将每一个Chrip信号看成一个准静态情况(一个Chirp中相对速度为0,相对距离R不变,从而不考虑多普勒效应),从而比较容易的确定一个Chirp中的相对距离R。但是因为视为准静态过程,我们无从得知相对速度的值,因此,我们需要发出很多个连续相同的Chirp(Chirp序列)来确定相对速度,如下图:

如图所示,很多个Chirp组成了一个”Sequence“,总时间用t_{seq} 表示。在每个Chirp中,相对距离R被视为定值,因此,在一个Chirp序列中,R是以离散值表示出来的,每一个Chirp给出一个R,这里将离散的相对距离序列称为Range Cells。我们假设总共发出N个相同Chirp,那么从第0到第N-1个Chirp的扫频周期及扫频带宽相等均为t_{c}f_{c}

为了得到每个Chirp的相对距离R,我们首先要得到每个Chirp中的差频(beat frequency),因此,我们将每一个Chirp进行采样,共得到k个采样值。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出每个Chirp中的f_{b}值,从而得到相对距离R。因为这里的FFT之后得到的是距离,所以在这里称为“Range-FFT"。经过FFT后,对于每个Chirp我们得都到了k个频点(frequency bins),其也对应着测量相对距离R的分辨率。

 由于在一个测量序列t_{seq}中,经历的时间较短,我们假设其相对速度是不变的,不存在加速度。并且,相对速度可由R的变化求出,而R又可以由差频得到,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上一步Range-FFT得出的一个序列中各个Chirp的f_{b}的变化来求相对速度。

在上一步中,由FFT得到的f_{b}是一个复数,由于t_{seq}极短,所以f_{b}的变化也很小,从而不足以使得不同Chirp得到的相对距离R跳跃到不同的Range cells中(FFT后,幅值最大的序号不变),但其变化还是存在的。其结果可以在复频域中表示出来:在一个测量序列中,f_{b}在复频域中旋转,其旋转的频率即为相对速度v_{r}的标尺!f_{b}再进行FFT,可以得到其变化的频率,从而得到相对速度。因为这里的FFT之后得到的是相对速度,所以我们这里称为“Speed-FFT”

由于每个Chirp可以得到一个相对距离R,所以相对距离的分辨率为:

\Delta R=\frac{c_{0}}{2f_{c}}

而在一个序列中我们假设相对速度不变,因此相对速度的分辨率为: 

\Delta v_{r}=\frac{c_{0}}{2f_{s}t_{seq}}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表示可能与我们仿真所使用到的表示不同,如f_{c}在仿真中用带宽表示。

2. LFM测速代码实现

  •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 参数含义
fc 载波频率4GHz
Fs 采样率为200MHz(USRP最大采样率受限)
Ts 采样周期Ts=1/FS=5ns
B B=0.4Fs=80MHz(满足奈奎斯特带宽)
Tp 一个Chrip信号的时宽10us,Tp=10e-6
c 光速,设置为3e8
PRF 每秒脉冲重复频率为200
Tr 脉冲重复周期等于1/PRF=5ms
lamda 波长等于光速/载波频率=75cm(厘米波波段)
Rmax 受到采样时间的限制Rmax = c/2*16*t,t为采样时间
R_resolution 距离分辨率=光速/两倍波长=c/(2B)=1.875m
N_pulse 发射脉冲个数num_pulse=50
t 采样时间t = 0:1/Fs:Tp,采样时间,会决定最大检测距离
N_samples 采样点数N_samples=N_time/Fs
  • 仿真图像

第一个回波信号的距离幅度谱

测距(Range FFT)

测距测速三维图像
  • matlab源码

%==========================================================================
%%   连续脉冲LFM雷达测距测速
%%   完美实现,没有bug
% matlab2021b
%==========================================================================
clear;clc;close all;
%% LFM参数设置
fc = 4e9;               %载波频率
PRF = 2000;               %脉冲重复频率
Tr = 1/PRF;             %脉冲重复周期
B = 80e6;               %带宽
Fs = 2.5*B;             %采样频率
Ts = 1/Fs;              %采样时间
Tp = 10e-6;             %脉宽
c = 3e8;                
lamda = c/fc;           %载波波长
Kr = B/Tp;               %调频斜率
N_pulse = 50;           %脉冲个数(个数不能太少)
t = 0:1/Fs:Tp;        %采样时间
N_samples = length(t);   %采样点个数
N_targets= 5;           %目标物体个数
Rmax = c/2*1*Tp;       %最大检测距离(受到采样时间的限制,采样时间为16Tp)
Vmax = lamda*PRF/2;     %目标最大速度,最大测速范围满足在第一盲速之内
R_targets = [1000,230,680,860,145];%物体的距离随机生成
RCS = 10*(exp(1i*2*pi*rand(1,N_targets)));%目标物体RCS,幅度为10,相位在(0,2pi)之间随机分布
V_targets = Vmax*((rand(1,N_targets))/2);%目标物体速度

%% 接收矩阵sr计算
sr = zeros(N_pulse,N_samples);%sr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回波信号所含的采样点,一共有50行不同回波信号构成
for i = 1:N_pulse
    delay = (i-1)*Tr;   %发送第i个Chrip信号时相对初始时间的时延
    sr_row = 0;
    % 内层for循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研究,对应每一个回波脉冲是由每一个目标回波之和组成
    for k=1:N_targets
        tao=2*(R_targets(k)-V_targets(k).*(delay+t))/c;   %在当前时刻,雷达信号往返的时间(目标物体在运动,距离在变化)
        sr_temp=RCS(k).*rectpuls(t-tao-Tp/2,Tp).*exp(-1j*2*pi*fc*tao+1j*pi*Kr.*(t-tao-Tp/2).^2);
        sr_row=sr_row+sr_temp;
    end
    % 外层for循环,不同的脉冲,对应的delay是不同值,再代入来计算回波
    sr(i,:)=sr_row;
end
R_range = c*t/2;    %在采样时间内,距离的范围
%% 脉冲压缩
% 参考信号st
st=rectpuls(t-Tp/2,Tp).*exp(1i*pi*Kr*(t-Tp/2).^2);%时域参考信号(将原始信号右移Tp/2)
stf=conj(fft(st));%匹配滤波器的频域特性
for i=1:N_pulse
    sr_mf(i,:)=ifft(fft(sr(i,:)).*stf);  %分别对每一行脉冲压缩 频域脉冲压缩(匹配滤波mf)          
end

%% 图像输出
%----------------------------测距(Range FFT)------------------------------
% 第一个回波信号的距离幅度谱
figure(2);
plot(t*c/2,abs(sr_mf(1,:)))                       
title('第一个回波信号的距离幅度谱');
%----------------------------测速(Speed FFT)------------------------------
sr_speed=fft(sr_mf,[],1);
V=linspace(0,PRF,50)*lamda/2;

% 尝试着画一下三维图
figure(4)
mesh(R_range,V,abs(sr_speed)/max(max(abs(sr_speed))));
xlabel('距离/m'); 
ylabel('速度/(m/s)');
zlabel('幅度/db');
title('目标距离速度信息一览');



  • 代码分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810982/article/details/12975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