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杯 答疑

题目描述
有 n 位同学同时找老师答疑。每位同学都预先估计了自己答疑的时间。老师可以安排答疑的顺序,同学们要依次进入老师办公室答疑。
一位同学答疑的过程如下:
首先进入办公室,编号为 i 的同学需要 s i 毫秒的时间。然后同学问问题老师解答,编号为 i 的同学需要 a i 毫秒的时间。
答疑完成后,同学很高兴,会在课程群里面发一条消息,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最后同学收拾东西离开办公室,需要 e i 毫秒的时间。一般需要 10 秒、20 秒或 30 秒,即 e i 取值为 10000,20000 或 30000。一位同学离开办公室后,紧接着下一位同学就可以进入办公室了。答疑从 0 时刻开始。老师想合理的安排答疑的顺序,使得同学们在课程群里面发消息的时刻之和最小。

输入
输入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表示同学的数量。
接下来 n 行,描述每位同学的时间。其中第 i 行包含三个整数 s i , a i , e i ,意
义如上所述。
输出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同学们在课程群里面发消息的时刻之和最小是多少。
样例输入
3
10000 10000 10000
20000 50000 20000
30000 20000 30000
样例输出
280000
提示
【样例说明】
按照 1, 3, 2 的顺序答疑,发消息的时间分别是 20000, 80000, 180000。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n ≤ 20。
对于 60% 的评测用例,1 ≤ n ≤ 2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1000,1 ≤ s i ≤ 60000,1 ≤ a i ≤ 1000000,e i ∈ {10000,20000,30000},即 e i 一定是 10000、20000、30000 之一

思路:因为后面的同学答疑完成的时刻包含前面同学答疑的时间,所以按总时间最小的顺序答疑即可。

n = int(input())
arr = []
for _ in range(n):
    arr.append(list(map(int, input().split())))
    
ans = 0
arr.sort(key=lambda x: sum(x))
for i in range(n):
    ans += (n - i) * sum(arr[i])
    ans -= arr[i][-1]
print(an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ilk_paramecium/article/details/12364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