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要素: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段的向周围空间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对短波辐射的透明和对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下垫面:空气下接的地面、水面、雪面和植被面等不同性质的地球表面。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辐射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行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和放出的辐射之差。

活动温度:高于和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值称为有效温度(ti-B)。

生物学零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

三基点温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最高)温度。

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固态或液态的),统称降水。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作物水分利用率: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产生的分压。

气温垂直梯度: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又称为气温直减率

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入或支出时,由于环境气压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的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焚风:一种翻越高山,眼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反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气候带:是根据气象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辨析

1.气温日较产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错。一天中太阳个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日较差则减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错。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向阳面大于背阴面,所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发育加快,提前开花。错。由于北方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比南方长,加之温度降低,使作物发育减慢,生长期延长,严重时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4.露点温度表示空气温度的高低,故单位和气温相同。错。虽然它和温度的单位相同,但是它是表示湿度状况的一个特征量。

5.反气旋就是一个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水平气旋。错。反气旋是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6.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比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狭窄。对。因为海拔越高,大气柱越短,大气稀薄且含水汽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越强,这样就出现了题目所述现象。

7.大气增温主要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错。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

所以大气增温的 主要途径是吸收地面辐射。

8.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错。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此称为阳伞效应。

9.雨雾山中产名茶。对。雨雾能有效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这对茶品质提高有好处;此外雨雾对茶的生长有利。

10.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错。形成风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在不同情况下,作用力不同形成的风就不一样。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不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11.霜就是霜冻。错。露点在0℃以下,水汽凝华成疏松结构的的白色冰晶,即为霜;霜冻是在植物生长季节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冻伤害的现象。霜是物,霜冻是现象。

12.准静止锋就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冷锋迎面相遇而形成的。错。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的蜂。

简答: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各种中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某一地区地球大气气象要素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值或统计量,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时间长短和有无周期性。天气时间短,无周期性;气候时间长,有周期性。
  2. 为什么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温度高些。答:有此现象是由于大气逆辐射作用产生了。白天地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同,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地面会向大气辐射热量,阴天较晴天云层厚,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后又会向地面辐射一部分,地面净辐射减小,故温度高些。
  3. 大气铅直方向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答: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垂直分布,电离现象,扰动程度等不同性质,统一将大气铅直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5大层次。每层又细分为若干副层。
  4. γ、γd 、γm有什么区别?答:γ指气温垂直梯度,γd 指干绝热直减率,γm指湿绝热直减率,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γd 和γm是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γ则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也有人称之为环境的垂直温度梯度。
  5.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答:空气中的水汽可在各个层次发生凝结或凝华,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及有凝结核存在。
  6. 为什么说气压非周期性变化是天气将变的征兆?答:由于空气属性有很大差异的南北空气水平运动,因而在交换过程中必然引起地面气压的变化,气压的这种没有中期的波动璧还称为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会掩盖周期性变化,如寒潮到来前,气压升高;冷空气一过,气压又降低。高、低气压系统得以动和反战明显引起气压非周期变化,所以气压非周期性变化是天气将变的征兆。
  7. 简述霜冻的防御措施?①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无霜期长短和霜冻发生规律,选用适宜的熟种品种,选择背风、向阳、避冷避冻地形种植霜期植物;②根据具体作物的霜冻指标和播种到出苗需要的积温,分析历史资料,参考历年和当年不同时效的天气预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霜前播种,霜后出苗”,是敏感期避开霜冻;③育苗移栽的作物,移栽时间要避开霜冻期;④应用生长抑制剂,调节发育速度,降低霜害危险性;⑤选用耐寒作物和品种,促进抗寒锻炼,培育壮苗,提高植物抗寒力;⑥营造防护林、风障和采用覆盖法、加热法、烟雾法、灌水法等临时改善局地小气候条件,使降温幅度减小;⑦一直冰核活性细菌,降低冰点温度减少霜冻危害。
  8. 简述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及防御措施?答:寒潮的主要特征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的防御措施:1、做好寒潮预报工作,使人们做好各种防寒防冻准备。2、物理防寒法,即采取机械措施防止冻害的发生。如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等。3、农作物防寒法,即通过培育耐寒作用品种,选择开花晚、成熟早的作物品种。在寒潮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长期,避免农作物的冻害。           
  9. 中国气候大陆性强的表现?答:中国气候大陆性的主要表现有: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南、北温差冬季远大雨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10.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指的是什么气候类型?有何特征?
  11. 为什么晴天无云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答: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蔚蓝色。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的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旭日和夕阳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红色。
  12. 地形如何影响气温日较差?
  13.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4. 简述农田蒸散的主要特点?
  15.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16. 简述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论述:

  1. 解释光周期现象,根据光周期现象将植物分为哪几种类型,并分析光照时间与引种的关系?
  2. 试述各种太阳光谱成分的农业意义?
  3. 试述积温在农业上的应用?
  4. 论述土壤温度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因素?
  5. 试述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1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