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别跟我谈兴趣

2018-03-02大蕉 一名叫大蕉的程序员 一名叫大蕉的程序员
一名叫大蕉的程序员

WeChat IDDaBananaTalk

Intro感谢订阅,我叫杨钊,也叫big banana,大家都叫我大蕉。技术探针一枚。主要分享最近关注或者将要关注的东西。万一能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那就更好了。

许岑老师说:学习别跟我谈什么兴趣,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兴趣。



听了很多人在吐槽,现在所做的东西有多么不开心,有多么不喜欢,但还是每天两点一线,每天都一模一样机械地去上班,在公司机械式地做着机械的工作。所以有很多人毕业了十年,也工作了十年,但是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只有第一年的时候在学习如何适应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与同事沟通。以至于后面的九年都在用第一年积累的经验以及所学习到的技能。


其实不仅仅是已经毕业了很久的人,甚至有很多未毕业的娃,都在说我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是你要是问他们"那你们喜欢什么",估计他们也说不出个甲乙丙丁。



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在《原则》中 Ray Dalio 说,很多时候人们都把欲望跟目标混淆了。比如读书,身体的第一层响应是难受,但是第二层响应往往是豁然开朗,第三层响应往往是底蕴深厚。比如健身,身体的第一层响应是酸痛,但是第二层响应往往是体型改善,第三层响应往往是身体稍微健康一些。但是绝大多数人会被第一层响应给吸引过去,我们称为欲望,而往往忘记了更深层次的响应,我们也称为目标。我们都是希望能底蕴深厚,都希望能身体健康,但是还是会被欲望给覆盖掉,怎么办呢?



许岑老师说:成年人是靠任务驱动的。



什么叫任务驱动?就是我干这件事是有我要解决的问题的,我是奔着我的目标去的。现在很多 App 很多产品都提倡利用你的碎片化时间,所以你就扑腾扑腾不断跑来跑去捡了很多的树枝,后来发现自己的院子里堆满了树枝,而想象中的参天大树毫无踪迹。碎片化时间的基础是,你要有自己强壮的主干,慢慢去吸收阳光吸收养料,碎片化地成长树叶和树枝,这样子你才有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否则就只是在院子里堆满树枝了。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从来没觉得我好像很喜欢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分布式系统这些单个的技术,我只是培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我几乎能在一两周的时间内熟悉一个小东西并且搭一个应用把它利用起来,然后把它讲给我的小伙伴们听,如果我的小伙伴们听懂了,他们也可以去创造自己的应用了,这个时候的我对于这项技术也基本都掌握了。所以我的目标是很明确的,我学习这项技术第一是为了完成我手头的事情,第二是为了把它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这样子下来,我就有了充足的任务去学习了。



一开始学习 Hadoop 是因为我的一个应用每天会产生 2700 万数据,还要基于它们进行数据分析,我们的 Oracle 明显撑不住了,所以打算把它放到 Hive 里,那怎么从 Oracle 把数据同步到 Hive 中呢?我就学习了 Sqoop , 来作为数据传输的工具。但是 Sqoop 好像只能做一次性传输啊,所以又学习了 Ozzie 定时调度工具。这样一来存储的问题解决了,那计算怎么办?我们又调研了一下 MapReduce ,好像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但是速度也太慢了,所以我又学习了一下 Spark 。跑 Spark 的时候经常 OOM,所以又回去学习了 Spark 架构和 yarn 的资源调度模式,以及 Spark 性能调优的各种技巧 。我们要对图谱进行图计算,所以就学习了 GraphX 框架 和 LPA 这个机器学习算法。发现 LPA 不太稳定,就咨询了王婷博士关于社区划分的内容,后面又学习了 GraphX 中 LPA 的源码并改造,顺便学习了其他一系列的机器学习的架构和算法。



你看,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技术栈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所以为什么会很多人觉得没兴趣呢?可能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可有可无,不成为任务,更不是生存之道。



如果你的处境是这样,你学习没兴趣试试?





你说你不知道怎么做,我可以告诉你。首先做好你手头的事情,让它们更优质更快速更有效率完成,然后帮助你的团队伙伴也跟你一样。做到这两样我保证你会有非常不同的感受。


这样做了以后呢,同时保持你的大脑是足够开放的,遇到负反馈就改进,遇到正反馈就要思考是不是真的,能够接受所有的信息。大脑进化了这么久,很喜欢听到赞美,不喜欢看到反对的意见,这是潜意识里基因里决定的,不是大脑能决定的,但是我们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决定不顺从它。


就这样。不多说了。元宵快乐么么哒,留言跟我说一声元宵快乐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dr2003/article/details/7947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