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T区块链是信任机器 如何看待区块链对金融的影响

OMT区块链是信任机器 如何看待区块链对金融的影响

金融圈的人都在讨论区块链,话题炙手可热。随着比T币市场的波动,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被业界重新审视。一些投资者认识到,比T币的价值并非是数字货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分布式记账方式。一些金融机构重视区块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认为新技术将帮助其重构架构,将金融服务的场景互联网化,在业务上实现“弯道超车”——区块链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商业社会的“信任的机器”,通过区块链技术交易双方进行经济活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降低了资产转移的成本。而在场景的应用上,区块链技术最先被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用做技术架构,而被外界广泛认知。

  中国银行前行长说“在现实金融服务场景中,每秒或许处理几千笔甚至上万笔交易,这种情况下区块链初期的去中心化结构,在速度和可靠性上还有不小提升空间。”

  OMT这项新技术,可以完成实时记录,跟踪,验证物理产品的属性,链接和共享,它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同时消除困扰当今供应链交易的成本和时间延迟。例如,温度数据等负载条件因素可能与合同中的措施达成一致。因此,参与者有义务报告它们,或者让它们被传感器自动捕获。可以设计系统来识别违反商定限制的任何违规行为。

  意识链金融的自偿性要求金融机构“钱、货、权”必须有一样在手,因而该项业务的风控更侧重于欺诈风险而非信用风险。其最大的痛点是检验业务和资产的真实性,因此需要在极细的颗粒度上做全链条数据的跟踪。

  意识链往往涉及房、车、货(物流)等相关资产,个人手动输入信息造假风险更高,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读取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数据,再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更为可靠。

  区块链是信任机器,应用环境最好是相互之间没有天然信任关系(如不同企业主体之间),需要通过区块链来搭建信任。反之,如果双方是强信任关系,或已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使用区块链的必要性就不大。

  传统金融市场具有保险理赔单据繁多、流程时间长、银行间清结算慢、跨境汇款时间长,费用高、审计流程复杂度高、质量与效率受限等痛点。协作方多,对账成本高,就决定了区块链适合在金融领域落地,因为在区块链底层的共享账本之上搭建的智能合约能够降低对账成本,从而提升效率。而且区块链节点之间一定要有完备的商业逻辑,形成多赢局面,参与者才有动力使用整条区块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036973/article/details/8068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