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Redis解决缓存雪崩、穿透、击穿、脑裂这些问题的经验

通常在开发中缓存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是,很多人不喜欢使用缓存,因为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击穿,以及缓存脑裂。

我在自己的项目中就遇到过这些问题,后来我使用Redis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使用Redis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

1.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大量的缓存失效,导致所有的请求都到数据库中取数据,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宕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Redis做一些特殊处理来解决。

下面是Java程序代码:

public Object get(String key) {

    Object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synchronized (this) {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 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

                result = getDataFromDatabase(key);

                cache.put(key, result, expireTime);

            }

        }

    }

    return result;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双重判断来避免出现缓存雪崩。我们首先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如果得到了数据,那么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得到数据,那么就加锁。再次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数据,那么就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然后把数据放到缓存中,并设置过期时间。

2.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指的是访问一个不存在的key,缓存中没有数据,每次请求都会访问数据库,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查询缓存之前进行一些特殊处理来解决。

下面是Java程序代码:

public Object get(String key) {

    Object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synchronized (this) {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 查询数据库

                result = getDataFromDatabase(key);

                if (result == null) {

                    // 如果查询不到数据,则把空值放到缓存中,但设置较短的过期时间

                    cache.put(key, "", 60);

                } else {

                    // 如果查询到了数据,就把数据放到缓存中

                    cache.put(key, result, expireTime);

                }

            }

        }

    }

    return result;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如果得到了数据,那么就直接返回。否则,我们加锁,再次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数据,那么我们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如果查询不到数据,我们就把一个空的字符串放到缓存中,并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如果查询到了数据,就把数据放到缓存中。

3.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指的是缓存中缓存的key对应的数据被删除或者过期了,然后在这个key被重新加载到缓存之前,持续的请求会直接到数据库中,导致数据库压力过大,甚至宕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重新加载数据的时候加锁来解决。

下面是Java程序代码:

public Object get(String key) {

    Object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synchronized (this) {

            result = cache.get(key);

            if (result == null) {

                // 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

                result = getDataFromDatabase(key);

                if (result == null) {

                    // 如果查询不到数据,则把空值放到缓存中,并设置较短的过期

时间,防止缓存空洞。

                cache.put(key, "", 60);

            } else {

                // 如果查询到了数据,就把数据放到缓存中,并设置过期时间

                cache.put(key, result, expireTime);

            }

        }

    }

}

return result;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从缓冲中获取数据,如果得到了数据,那么就直接返回。否则,我们加锁,再次从缓冲中获取数据。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数据,那么我们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如果数据不存在,那么我们仍然把一个空字符串放入缓冲中,以避免出现缓冲空洞问题。如果查询到了数据,我们把数据放入缓存中,并设置过期时间。

4.缓存脑裂

缓存脑裂是指,当一个key在多个节点的缓存中都存在,但是其中一个节点的缓存过期了,而其他节点还没有来得及更新,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Redis集群来解决。

Redis集群将一个大的Redis数据库分成多个小的Redis数据库,每个小的Redis数据库负责一部分数据,当一个数据更新时,只需要在对应的小的Redis数据库中进行更新,这样就避免了同时更新多个节点的问题。

总结

使用Redis缓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但是过度使用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击穿和缓存脑裂。在使用Redis缓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考虑,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如双重判断和加锁来解决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把空字符串放入缓存中来避免缓存穿透,以及使用Redis集群来解决缓存脑裂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uqingup/article/details/13127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