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滤波在增强现实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是一种基于概率论的目标跟踪(Tracking)方法,其最初应用于无人机领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系统应用到了增强现实中。那么,如何用计算机处理图像数据的粒子滤波算法,用来追踪目标物体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应用和演进过程。

2.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2.1 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算法中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每个感知器(Sensor)返回的观测值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也就是说,假设有一个变量X,其取值为x,概率密度函数f(x),表示随机变量X落在某个区间[a,b]的概率。那么,根据贝叶斯定理,可以得到联合概率分布P(X=x|Y),其中Y表示系统输出观测值,它等于观测值的条件概率。粒子滤波算法中,假设各个感知器的状态变量为x,那么粒子的状态变量就是由多个粒子组成的一个集合{xi},其中xi服从概率分布f(x)。通过迭代计算,可以更新每个粒子的状态变量,使得误差越来越小,最终达到跟踪目标的目的。

2.2 粒子滤波器(Particle Filterer)

粒子滤波器是一个状态空间模型,由一系列离散的粒子构成,并以此模型模拟系统行为。粒子滤波器分为两部分:初始化阶段和迭代阶段。

  • 初始化阶段:首先,根据初始估计,对粒子进行初始位置、速度等参数的设置。
  • 迭代阶段:根据当前的系统状态估计,利用权重和信噪比信息对粒子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新的粒子集。然后,对粒子进行修正、采样等操作,更新粒子的状态及位置,以期达到估计真实系统状态的目的。 粒子滤波器有两种主要运作方式:
  • Localizer模式:即每一次迭代只更新单个粒子的状态,维持粒子集的稳定性。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但是定位精度不够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184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