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工(一)——网络理论基础

网络基础

目录

网络基础

基本概念

分类与模型

网络通信的范围和距离划分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模型

OSI模型介绍

通信的标准

物理层——物理介质

1、RJ-45网线(双绞线)

2、光纤、光缆

3、无线电波

4、同轴电缆

5、红外线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

网络层——IP地址

1、IP地址范围

2、私有地址(不可用在公网)

3、保留地址

4、子网掩码

5、网段运算

6、特殊的地址(保留,不能使用)

7、IP子网划分——VLSM

8、DNS

传输层——俩个协议TCP和UDP

1、TCP

2、UDP


基本概念

  • 计算机网络: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方的用户连接在一起,遵从一定的协议用软件实现通信、数据传输、资源共享。
  • 组成成分:硬件、软件、协议
  • 协议:是进行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 通信:就是数据包发送和接收,不同的通信过程对应着不同的数据包,过程一定是双向

分类与模型

网络通信的范围和距离划分

  • 局域网(LAN):范围最小的一个网络(以太网是局域网的一种,与广域网的最大区别就是mac地址封装)
  • 城域网(MAN):城市之间的网络
  • 广域网(WAN):最大的网络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 总线型:(缺点)会出现单点故障
  • 环形:(优点)不会出现单点故障;(缺点)左右端同时出现故障依旧会被影响
  • 星型:(优点)支路故障不受影响:(缺点)主线故障全部受影响
  • 树型:(优点)可靠性增加,越低级发生的故障越不受其影响
  • 网状型(分布式):(优点)可靠性增加;(缺点)成本太高,出现故障不易发现

模型

OSI模型

TCP模型

OSI模型介绍

通信的标准

TCP/IP协议栈--IETF

OSI参考模型--ISO 

物理层——物理介质

1RJ-45网线(双绞线)

最大传输距离为100m,传输的信号和速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 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能否屏蔽电产生的磁场
  • 多类双绞线:

名字

介绍

传输频率(MHz)

传输速率(Mb/s)

使用

3类双绞线

语音传输

16

10

10base-T

4类双绞线

语音传输、小速率(16Mb/s)数据传输

20

20

基于令牌局域网和10base-T/100base-T

5类双绞线

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绝缘材料,用于语音传输

100

100

10base-T、100base-T,常用于以太网电缆

超5类双绞线

在5类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参数和部分性能的提升

100

1000

6类双绞线

250

1000(理论上)

  • 直连线:用于连接不同设备,俩端线序相同(路由器和路由器、路由器和电脑等终端设备)。线序:白橙橙 白绿蓝 白蓝绿 白棕棕
  • 交叉线:用于连接相同设备,俩端线序不同(交换机和路由器)。线序:白绿绿 白橙蓝 白蓝橙 白棕棕

其中电脑自适应模块,不管使用直连线还是交叉线都能够进行连接

2、光纤、光缆

光猫(家用)、光模块(企业使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 单模光纤:采用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使用光波波长为1310nm、1550nm,通过直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光线。特点是传输距离长,信号衰减小,单成本高。
  • 多模光纤: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使用光波波长为850nm、1300nm,通过全反射方式传播光线。特点是传输距离短,成本低,但信号衰减大。
3、无线电波

分为中长波、短波、超短波、微波。波长越高,穿透能力越强,但传输距离越短。无线电波保密性差,容易被截获。

4、同轴电缆

传输距离越长,单衰减越高,一般用于广电接入网、电视、监控系统

5、红外线

必须在直视距离内通信,不易被截获,保密性强,干扰性强,但传播受天气的影响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

MAC地址是出厂固定,如:00-25-B6-02-10-00。是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前24位为厂商标识符,后24位为产品标识,一般以12位2进制数呈现。

特殊地址:FF-FF-FF-FF-FF-FF(广播地址)

单播:1对1发送

广播:1对所有发送

组播:1对多发送

网络层——IP地址

IP地址:在网络中用于唯一标识一台网络设备

IP地址的组成:32位二进制数组成,以三点分十进制标识

如: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0.65.14.199

00010100.00100010.00001000.00100000

1IP地址范围
  • A类地址:1.0.0.0~127.255.255.255
  •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 D类地址(组播):224.0.0.0~239.255.255.255
  • E类地址(保留、科研):240.0.0.0~255.255.255.255
2、私有地址(不可用在公网)
  • A类:10.0.0.0~10.255.255.255
  • B类:172.16.0.0~172.31.255.255
  •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3、保留地址
  • 0.0.0.0~0.255.255.255:本地网络IP
  • 127.0.0.1:作为主机的回送地址,一般用来测试网卡工作
  • 169.254.0.0~169.254.255.255:当终端需要通过DHCP服务或IP地址,找不到DHCP服务器或出现故障,所分配的地址
4、子网掩码

每一个IP地址进行单独分类,IP地址分为俩部分:网络位、主机位

  • 网络位:IP地址所属的网络范围
  • 主机位:是一个具体的IP地址,范围内的一个点

子网掩码:和IP地址成对出现,用于通告匹配的位数

  • A类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8
  • B类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16
  • C类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24
5、网段运算

网络号(网段/网络地址):代表着一个范围

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相同为1,不同为0)运算获得该地址的网段。

如:

192.168.10.1(地址)    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0000 0001   

255.255.255.0(掩码)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

计算后结果为:

192.168.10.0(网络号) 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0000 0000

6、特殊的地址(保留,不能使用)
  • 网络地址:代表一个网段的特殊地址(头一个地址0)
  • 广播地址:用于向当前范围内所以的主机发送数据的特殊地址(最后一个地址255)

如:

192.168.10.0/24 网段

网络地址:192.168.10.0 广播地址:192.168.10.255

可以正常使用的地址为2^8-2个

7IP子网划分——VLSM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网络位向主机位借位,可用的网络范围增加,每个范围当中可用的主机数减少。(就是通过划分更小的区域/子网,分割出更多可用的地址)

方法一:将原本的网段转为二进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主机位借位。

如:

192.168.10.0/24网段--细分为10个以上网段,每个网段需要有10个以上地址

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    0000 0000

网络位                                                    主机位

1个网络范围  2^8-2=254个主机可以使用

因为只能划为2的倍数,所以分成2^4=16给子网,即借位4位

1100 0000.1010 1000.0000 1010.0000     0000

网络位                                                           主机位

16个网络范围  2^4-2=14个主机可以使用

子网掩码为192.168.10.240长度为24+4=28,可用主机地址为2^4-2=14个

192.168.10.0/28--代表的范围是 192.168.10.0-192.168.10.15

192.168.10.16/28--代表的范围是 192.168.10.16-192.168.10.31

方法二:统计原有的IP地址,按划分数量得出有多少地址,该数量被原有数量扣除得出的数字即为子网掩码

192.168.10.0/24网段--细分为10个以上网段,每个网段需要有10个以上地址

原有256个地址,因为只能2的倍数,所以划分为16个子网,每个子网256/16=16,因为256-16=240,所以子网掩码为192.168.10.240,长度为24+4=28

8DNS

DNS:域名解析,即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进行访问

  • 公网的DNS

           114.114.114.114

           8.8.8.8

  • 本地的DNS

           host文件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

传输层——俩个协议TCP和UDP

1TCP

面向连接、可靠的、面向字节

1、三次握手连接

2、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2、流量控制

3、确认机制、重传机制

4、窗口机制

2UDP

面向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传输、面向报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1562251/article/details/135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