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ectJ 生成的代码粗读

拜读大神的Hugo代码,代码很简单,就是AOP加日志。然而日志必然影响性能,特意反编译AOP之后的代码,了解一下AspectJ AOP的一些皮毛。
这里只是AOP一个普通方法的影响。主要关注内存和反射。

探索

编译期

会把原始方法改名,把真实方法改成调用AOP对应的方法。

初始化

会为每一个AOP方法生成一个StaticPartImpl,里面是编译器拿到的一些信息。此处没有反射。StaticPartImpl里面无非是反射用到的Class/Method和String,内存消耗不大。

方法调用

会new一个PointCut闭包对象,传给AOP方法,AOP在其中调用原始方法(proceed)。new 的这个对象是JoinPointImpl,同样是内存消耗不大,无反射。调用时,在proceed之前会调整一下环境参数,比较简单的if和赋值操作。
最后实际调用的地方,比较诡异,明明是个内部类,却没有能反编译出来(d2j + luyten)。能看到的是理论上没有反射,调用方法也应该比较直接。可以认为性能ok。通过查看编译中间文件,发现调用就是传递了一下,没有任何逻辑。

总结

有两个比较强的感觉:

  • 所有编译期能拿到的编译器量,都在编译期拿到,存到独立的bean中(这也是JakeWharton在Processor的处理时也是这个意思)
  • 生成代码,可以去除掉无谓的啰嗦代码。更深入的东西,用编译器的二进制修改会更好。ASM能够更加快捷的增加更加丰富的功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ouloghost/article/details/7834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