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文摘


表面上,逻辑限定了一切可能性的范围。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除了逻辑,还有各种各样的直觉与可能性共舞,感觉到的是某些可能性,知觉到的是另一些可能性,此外还有认知到、理解到、信念到、信仰到的许多可能性…

态势(情境)不但包括事态(构成逻辑空间)、物态(构成物理空间),还包括情态(构成心理空间),是存在being;感知(意识)则是驱动各种空间成分变化的可能性,是应该should。所以态势感知(情境意识)就是being+should,也是智能系统的瓶颈!

人机环境三位一体,这个体就是agent~智能体

通过增强学习可以实现深度态势感知DSA

符号化易于处理结构化线性数据,而人工神经易于处理非结构化非线性数据

being表征的是什么,should表征的是为什么。形式化本身就是一种意向性,是经过众多意向性长期打磨的结果。智能本质上就是意向性。智能是一种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界面。

知识是概率,概率是可能性,学习就是改善可能性

 胡本立的一句言论“即使能接近些理解生命是什么,也不会是物理”

纽约老熊的一句言论:“信息是什么?智能是什么?信息与智能是什么关系?相应的哲学方法论和科学方法体系又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最基本而又最核心的理论问题。每一位立论者,不仅要自圆其说,而且,还要与其他立论者能够真正对话。”

感知与认知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信息的流动,表面上感知仅仅是输入阶段,其实不然,人,尤其是实际人的感知必然会涉及信息流的各个阶段,只不过这些过程有显有隐,不如认知中定义的那么清晰而已


一个高手/专家的情境意识(态势感知)能力常常是单位时间内的直觉验证,而新手/菜鸟的则是因循求解,反应时间长自然是情理之中事: 一个使用should,一个使用being,一个把握意向,一个控制形式。P怎么可能等于NP(容易不等于困难吧)?
当然验证与求解都可能出现错误或失误,但这也许并不影响两者的不同认知途径

“P是否等于NP”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问题的解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被验证,那么是否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找到这个解”。

粗略地说,P代表一组相对容易的问题,而NP代表一组看起来非常难的问题。因此,P= NP将意味着明显困难的问题其实有比较容易的解决方案——当然,其中的细节还要麻烦一些。

对于新手而言如何演化成高手的过程就是P=NP的过程

大自然的问题若分为感性问题、理性问题、感理性问题,P=NP比较容易出现在第一和第三类问题中,第二类问题中的此问题,人们依然在寻找答案…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ucndnrzk8iwx/article/details/8082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