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观2017-2018

    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写过一篇题为《成功不是偶然》的文章,记录自己对几部历史剧的一些看法。一年时间过去,在2017-2018年的这段时间里,工作生活闲暇之余,看了点书,乱七八糟的都看了些,但主要还是以历史文学方面的偏多。现在趁着五一劳动假期,想对这一年时间里看过的书和影视剧做一个梳理和总结,也顺便发点个人的小观点。之所以叫《我的历史观2017-2018》,是因为我觉得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随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改变而改变,现在认为是对的好的,也许在几年之后就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题目的最后就加了个时间期限2017-2018。

    在这一年里,主要看过书籍有:

    (1)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全书七册 看到第六册没继续往下看

    (2)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

    (3)胡适的《四十自述》《胡说》《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国哲学史大纲》《人生有何意义》《容忍与自由》《我们所应走的路》《读书与做人》

    (4)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上下两册,香港出版的未删减版。

    (6)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彷徨》《呐喊》《朝花夕拾》《坟》《伤逝》《阿Q正传》《野草》

    (7)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终结版)》《我的精神家园(终结版)》《黄金时代》

    (8)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9)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10)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11)刘慈欣的《三体1 地球往事》《三体2 黑暗森林》《三体3 死神永生》

    (12)高晓松的《鱼羊野史1-6卷》看到一半多。

    (13)白岩松的《白说》看了其中的几篇后没继续看。

    (14)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看了不到三分之一

    (15)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

    影视剧这一年看得比较的少,感触比较深的是电视剧《白鹿原》,电影《寻梦环游记》,记录篇《人物-先生》

    因为对历史的不熟悉,最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为了熟悉明朝的那两百多年接近三百年的历史。后来发现当年明月的文笔非常好,非常调侃,所以连着看了五六册。放下之后就没再拿起过了......。与《明朝那些事儿》相互补的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对明朝历史进行深度全方面剖析的书籍,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它让我对明朝历史有了另外的一个认识。

    就历史书而言,让我触动最深的应该是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他介绍的是从1600年到2000年这400年间的历史。也就是整个清朝,民国的历史,以及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政治原因,徐中约在内地的书是删减版的,建议阅读香港版或是英文版。就我个人的看法,徐的很多观点是我比较认同的,它描述的也是比较客观的历史。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些内地历史书看不到的历史,可以去找找他的资源。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对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忽然有了很大的兴趣,开始了解他们的著作。其中对胡适了解最多,鲁迅的著作也重新翻阅了一遍。央视纪录片《人物-先生》对民国的一些大师有一个大概的介绍: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金岳霖,冯友兰,蒋梦麟,陈寅恪,吴宓,熊十力,叶圣陶,沈从文,陶行知,梁漱溟,南怀瑾。虽然我对这部纪录片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它整体的介绍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对民国的大量描述,这使我对民国国学大师忽然肃然起敬,虽然那是一个动荡混乱内忧外患的时代,但那也是一个思想百花齐放文化空前发展的时代,大多数有志青年都怀着一颗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雄心,令人钦佩。了解过大师门的成长经历之后才真正的明白了那句话:正真有才华的人,往往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习惯了勤奋。

    其实我自从上大学之后就很少看小说了,但是在这一年时间里我还是被几部小说给深深的触动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多年前在书店看到过,它还是热销书籍,但估计是骨子里就不太爱凑热闹吧,越是热门的东西就越是不想看,结果直到今年在kindle上又偶然的看到它,怀着好奇的心态买下了,结果就是它成为了这一年里唯一一本把我给看哭了的书。我们都有过自私,我们都有被人伤害过也伤害过别人,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继续选择自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最开始了解王小波是因为他的爱人李银河老师,她在这一年里上了综艺,独立发表了些社会上比较小众的观点及随后的一些事情使我对她和王小波产生好奇。毕竟王小波离开的时候我还小,对他们研究的内容其实我之前并不了解,只是有听说过有王小波这个名字,所以这一年我找了王的著作来看。以我有限的阅读量来说,王小波可以算的上是白话文大师,最优秀的大师。他的语言超级的幽默,个人感觉是非常高级的灰色幽默。看了不少他的杂文,小说只只看了《黄金时代》,当然他与李银河老师的学术论文还没看,暂时也没有想看的冲动。观点很独特,逻辑很清晰,语言很灰色幽默是他独有的魅力。因为他是理工科出身,又是在文革那个时代成长的人,文笔又是这么的好,思维逻辑又是如此的清晰,所以我个人对他有一种特别的认可和喜爱。

    科幻小说我以前基本上没接触过,科幻类的电影我也不喜欢,就是现在好莱坞非常火爆的漫威系列电影我也非常不喜欢。但是这一年看大刘的《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却深深的震撼了我。故事格局之庞大,对人性批判之毫不留情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和想象。个人认为三体就是一个世界,大刘以一人之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基本公理很有意思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2.文明不断增长,扩张,但宇宙中物质总量不变。3.存在猜疑链,技术爆炸。我很喜欢他在里面对人性的批判,喜欢他改编的一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其余的,《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小王子》这本书以前没看过,因为给上小学的堂弟和侄子买的书中有这么一本,所以我也就顺便看了一下,个人感触不大。《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因为不少朋友推荐,硬着头皮看了几章之后发现我暂时可能还是消化不了它。《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图书完全是因为去年炒股想了解一些理财知识才看的。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系列,几乎是可以当做是厕所文集,个人理解为是用来打发时间用的。白岩松的《白说》我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买之前不知道它是演讲文集。看了几篇后觉得很是不喜欢所以没有再看,也并不是我对白个人有看法,可能是我本人对演讲本身就非常讨厌有关,个人认为演讲就像纸尿布,都是治标不治本。演讲的人在台上可以说得很好,其实台下他自己也未必能做到,或者是说,演讲的人,大多数为了迎合某些听众群体,有意识的选择演讲内容。我之所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在不同的场合做了不少内容的演讲,但后来才发现,其实演讲说的跟实际做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而且演讲者都是带有很大的目的性。

    影视剧这一年看得比较很少,国内电视剧《白鹿原》描述的新旧社会变迁时的各种冲突深深触动了我。电影《寻梦环游记》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在影院骗了我不少眼泪。其他电视剧基本没看,另外两次进影院看的是《三块广告牌》和《红海行动》。《三块广告牌》剧情不错信息量也多,属于个人比较喜欢的电影,国内第一天上映就去看了。《红海行动》是国内少见的优秀动作军事题材电影。

    这一年时间里,从17年7月就又与两大学同班同学住到了一块,经常会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三个人发生激烈的辩论和争吵。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尝试去改变别人的观点或是看法,其实我们也改变不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也不一样肯定是会导致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的情况。

    这一年时间里,其实工作生活都算是比较的平静,感情空白没有大的波动,精神游离没有大的冲击。这段时间里个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看法是: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极其微小的颗粒,我们改变不了历史,也左右不了历史,个人认为只要我们不给社会或是他人造成麻烦就是在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其实这是比较消极的一种看法和态度,实际在这一年中也是比较的迷茫。寝室每月必讨论的话题: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

                                                                                                                

                                                                                                                           Wen Lee

                                                                                                                          2018.04.3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_wen01/article/details/8014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