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手机:从滑坡到陨落,转瞬之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先是去年春夏之际锤子可能被收购,后是秋冬魅族裁员、旗舰折戟沉沙,再是2018年冬春交替时金立负债累累……2017年业内共识的「手机厂商这几年将进入淘汰期,将只留下两到三家主流厂商」言犹在耳。抛开早已不在一线的「中酷联」,之前还算新晋的魅族、锤子、金立,一度光耀泛泛。突然的陨落,映衬着「红了红米」,也「绿了荣耀」,它们却被迅速抛下了。

当然,陨落并不是结束。眼前的机会以及未来的机会还有一定空间,只是还来不来得及拯救业已崩盘或者已经崩盘的局面,未来的机遇他们能不能抓住?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关于手机,关于这场生意最引人注目的时间节点在2011年,雷军的「风口浪尖」论让人开始关注手机。虽然小米的战略只是把小米手机当流量入口,精品制造和移动互联网入口才是极终极目的,但更多的资本和企业只是跟随手机制造,蜂拥而至。这是第一次风口的亮剑。

追求风口,追求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绝对没有错,先有亿万的用户,再有超越亿万级的市场。但战略后至的短板让追风者从一开始就败下阵来。风雨将至,先是电闪雷鸣,后是狂风骤雨,一切的预兆,只有一点点间隔,来不及补救。

雷军借壳魅族完成小米手机的宏愿流产之后,便自主创业,开始小米硬件制造之路,最先开始的是手机制造。小米成功之后,资本以及媒体的笼统认知主要有两个核心词,一是「互联网生态思维」,另一是手机的「平台思维」。灵敏嗅到商机的锤子、乐视开始以「ALL IN」的姿态进入。结局是,乐视手机拖欠供应链,资不抵债;锤子目前称「做手机交朋友」。

与后进入者不同,曾经的中坚力量魅族、金立之意外跌落,以及华米OV之外的所有迅猛滑坡,起于第二次风。

2016年,长期广告中高调、经营团队低调的OPPO、vivo开始被各大国产手机厂商和媒体拿放大镜「观照」。如果OV销量汇总的话,其2015年超过16%份额甚至超过华为(包括荣耀)的近15%。结论是OV堪称疯狂的线下营销,以及线上综艺冠名、娱乐代言营销。第二次风比第一次更迅猛,更让资本确信、笃定。

于是,国内手机厂商的线下渠道、店铺都开始大量扩张,线上综艺冠名,娱乐代言也越来越多。华为、小米、OV、金立、乐视等开始了第二次关于「整合营销」的赛跑。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16年的乐视、2017年的金立,其浩浩荡荡,不破不立的态势一度气吞山河。

2016年乐视手机销量2000万台,进入国内前十,虽然本身数据样本很小,但迅猛之势,免费硬件的宣扬还是让人瞠目。但这个梦很快破碎,原因一是乐视体系本身的漏洞,二是聚焦其手机业务,硬件免费、软件营收也是饮鸠止渴。

不同于闪电兴起的乐视,金立创立于2002年,从功能机时代到4G时代,一直参与手机行业的进化。OV营销的手段被全面复制,而乐视、金立最为激进。

签下冯小刚、余文乐、薛之谦等,激进宣传四摄像头手机S10。有统计数据显示,金立仅在赞助综艺节目、电视剧上的投资至少有30亿元。2017年用于S/M两个系列的推广宣传费用约19亿元。换来的却是2017年2600万的销量。

在乐视身上,「ALL IN」是来自于顶极决策,和远程造车战略,解读了两三年的「造车困局」大多可以说是「非理性」、「一意孤行」。但在金立手机营销两年花掉60亿,就是「匪夷所思」了。

在2017年,美国数据调查公司IDC于当地时间2月1日公布了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手机销量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4亿7060万部,仅增加2%。这一数据高于IDC此前预测的14.5亿部,但远远不及2015年10.4%的增长率。这表明,手机已经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

各大数据机构、分析师也给出了2017年及以后预期。在固定的销量基数上,无限放大营销就能挤掉三星、苹果,华米OV?营销的投入比和收入比完全不考量,只凭感觉投入营销费用?如果是小作坊,企业经营完全凭感觉可以理解。有如此多的数据,以及财务模型,成立16年的巨型企业金立就不可理解了。

不计代价的投入何等豪迈,但在商业世界里,花掉一切而完全有预兆的亏损是为何?尤其是乐视在前。

5G,是可以寄托的梦?

因为可预见性的5G爆炸力般的互联网机遇,目前惨淡经营的国产手机厂商把命运寄托于未来,等到5G赛道开始,大家洗刷过去,重新开始赛跑。

且不说时间允不允许资本无限亏本投资、资金链会不会断掉。就算是迎来5G,起跑线还是一样?拥有同样的机会?

因为资本无限的跟进,才有了类似现在的单车神话,以及早些年手机的疯狂投入,而资本跟进手机的两次风口,完全是「皮面之见」,战略短视无疑是拖垮它们的不能承受之重。

由雷军刮起的第一次风,手机制造只是战略入口,用来树立标杆的是「智能智造」,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卡位,抢占用户及顶部流量。所以,即使是后来的平衡车、扫地机器人、插线板,甚至电饭锅,都可以做得好,做得有人买。而风起之时,资本笃信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制造手机可以赚钱,互联网思维越超前,就能取代小米手机。

资本跟进小米第一次风口,却只是跟进的未被完全证明的概念,只是这个概念由小米而来,没有真正触及小米战略发展模式。

因为OV而起的第二次风,发生在手机战事的中场。OV的线下销售和线上娱乐营销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摹仿之于华为、小米、魅族来说,都有一定的正面教学意味。OV之所以从步步高时代良好过渡,并且在智能手机大获成功,不是靠特色的、差异的营销手段,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商业本质。

OV的线上线下模式,首先建立在多年经营固有的渠道上,其次在于其手机产品的技术、差异化优势,并不是传言讲的「OV没技术含量」——说这样的话不是蠢就是恶。有了这样的基本面,OV利用合理的营销投入,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是多年稳固经营渠道、以及多年技术沉淀的结果。

而如果金立、乐视只是把娱乐营销学过去,技术沉淀、渠道都没有,只顾烧钱营销——无限巨资,他们就是不做手机,在地摊在卖漫画也得破产。

资本的第二次跟风,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里,金立手机盘面非常清楚,全部就是几亿部的销量,有这么多家竞争者,金立的技术和设计都不是潮流,只是押注营销手法,这比认为OV没技术更愚蠢起码半个世纪——落后的技术实力、空前的营销投入。

这么看来,两次风口时刻,资本疯狂支持,但跟风者与对标者的战略差之千里,结果自然是万劫不复。

回到5G时代的论点上,没有清晰商业发展模式,只是跟风虚无「概念」的众手机厂商,还谈什么再次机会?

转瞬之间灰飞烟灭的手机品牌,是「热资本」时代资本成长的代价。如果5G时代再迎来手机品牌的百花争鸣,类似这样「匪夷所思」的消亡或许不再如此之惨烈了——如雨后春笋般来,如潮水般退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udaocheng/article/details/8092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