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管理-以斗争求团结

我讲到人是物质本性的,趋利避害是运动的两纬,那么对应对其进行操作的方法就是把控此两纬,即“利”与“害”的施予,我简称其为“胡萝卜”和“大棒”。

  一、“胡萝卜”
  即给予利益,包括具体实际的物质利益(食物、钱财、肉体享受)和精神上利益(关爱、肯定、荣耀感)。

  所谓“吃人嘴短”,你给予一个人利好,他必然的需要倾向你,逐渐地形成尊重、爱戴、奉献。

  二、“大棒”
  类似地,物质上的损益包括拒绝给予、压迫奴役、杀害,而精神上的损益包括冷漠、否定、贬损。

  打击一个人,他会形成不满、敌对、恐惧,程度逐渐。

  三、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人有独立的意识的,但是你要明白,几乎没有人的人格是不完全独立,
  也就是他的精神依靠着某种支撑,继而也形成着一定结构与特点,
  把握一个人就需要掌握他的特点。

  那么怎么发现他的精神支撑呢?
  观察他爱什么。
  一般地,人会爱父母,兄妹亲戚,情人妻子,子女,民族大众,
  这是伦理上的寄托点。
  还包括,科学技术,艺术文学,宗教信仰,
  这是形而上的寄托点。

  一定要明白人之所以寄托这些,在于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物质利益的获取渠道,而没有所谓的理念价值
  。

  也就是说一个人爱父母,不是什么恩情,而是父母给了他食物和安全,一个人爱妻子,不是什么 爱情,而是从对方身上获得性快感和生产后代,
  人类沉迷科学,本质上是科学能够协助他对抗自然,
  人类制造艺术,不过是难以实现的欲望的展示,
  人类迷信宗教,根本上是对自己存在的不确定的恐惧。

  因此,你要控制一个人,需要从他的寄托点入手,运用“胡萝卜”就是肯定其寄托点,运用“大棒”就是打击其寄托点。

  四、“胡萝卜加大棒”
  记住,如何让一个人由衷听你的话(听从你的意志,也就是吞噬掉对方的意志):

  给予其利好,圈养其意志,使其依赖。
  打击其寄托点,废掉他的生存渠道,使其丧失独立性。

  五、实现的工具
  语言、形象、行为。
  一定要明白,凡语言具有两种性质,表述道理和表达态度,
  我们利用的就是语言表达态度的特性。

  需要中的语气,还有词汇的感情色彩,是人与人协调利益的工具,
  在生活中人们会默认地根据语言来处理行为,因此通过控制语言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

  例如,“您好”和“你好”是不同的,敌意的表达与友善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

  而“胡萝卜”与“大棒”在语言中也就是善意与恶意,统称为意向,
  意向具有票证的作用,可以兑换和支付实际的物质量,就像你的银行卡可以支取钞票一样。

  所以明白为什么一个人拿着刀对你说“我要宰了你”,你会感到恐惧了么?仅管你没有受到伤害。

  六、判断行为和交换行为
  凡人与人,必然存在利益性,此为交换行为。
  是否有利益需求而进行交往,此为判断行为。

  判断,也就是一个人通过物化的方式来了解其外在(身体,形象,财富,地位),
  交换,是在有需求目标后提出意向,然后洽谈对方。

  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一个人觉得你有其所需求的才会对你感兴趣,但要记得,这不一定是他理性思考的结果,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价值崇尚,即价值观念。
  而这个人判断你的方式是通过你的外在形象与社会标签。

  此人确定你有价值后会表达意向,而你同样的会判断对方,只有对方也有你认同的价值你才会与之交往,不然你会感到嫌恶。

  交换不一定是生意般的交换,包括认同,欣赏,关照,等等,
  记住“没有利益没有往来”,凡人与人必然存在利益关系。

  七、富人与领导原理
  富人,即占据更多物质资料,
  领导,即占据更多权力资料。

  理论上(也就是初始均等),富人与穷人的区别是慢慢经营出来的。

  怎么经营呢?
  利用票证的不对等性,
  懂经济你可以明白,资本财富不同于它具体的载体,一捆木材,一个雇员,一个公司,一张纸币,一块黄金都是财富的载体,而不是财富本身,资本是具有流动性的,
  资本本质是人与人的分配权力,
  钱生钱的方法就是利用资本的流动性,通过一个载体跳到另一个载体中,
  由于各种实际的载体的供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其价格发生变化,
  这个跳的过程的把握价格变化的预期,低进高出就是钱生钱的根本原理。
  也就是利用了票证的不对称性。

  对于本文的主要论题,
  成为领导的原理和成为富人一样,
  只不过是由跳产品,变味跳意向。

  如上文所说,意向实际就是票证,更加地根本上财富也是归结于此的。

  凡人与人,必然交换。
  而交换的是意向,
  意向是应该对称实际的物质量。
  而套取利益就是要开空头支票,或者利用贬值原理赚取利润。

  例如,溜须拍马的本质是给予肯定与虚荣而把对方高估值,而被架高的对方如果回馈相等的意向就需要支付更多的实际利益。

  八、理由与合法性
  语言包括两重性质,讲道理和表态度,
  继上例,溜须拍马必然借助种种的理由,才能够实现,
  这个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人类的理性意识,它根本上是服务于对客观自然的描述,
  这种描述是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根本依靠,也就是逻辑、科学、与所谓的“真”。

  将理由编制起来来获取领导权力就是政治家和意识形态理论家做的事情。

  一个获得统治的体系必须总有合法性说辞,但是根本上它不过在是保护一定的分配格局,一群聪明人骗一群傻子而已。

  九、把这些综合起来
  事实上,你只要给一个人好处,一般地他就会倾向于你,
  或者你本身具有他认为的价值,他也会倾向于你,

  而打击一个人,他首先会反抗,你需要打击他精神的致命点,
  这个打击就是剥离掉他的合法性认识,也就是破坏其信念,
  如一个人以他的父亲的正面形象为傲,那么一但他的父亲变为了丑陋面的描述,他的一个支撑点就丧失了,
  当一个人丧失了信念,他就会迷惑与惶恐、恐惧,
  此时你利诱他,就会将他俘获,

  而如果你能编制出足够逻辑严谨的理论,那么你就能够对其进行洗脑,从而进行奴役。


  其中的“胡萝卜”和“大棒”的使用利用意向票证的原理,
  给予对方好处是夸大意向或缩小实量,
  通过表演令对方错误判断你的价值,
  打击对方同样进行夸大描述,以使信念崩溃,
  而编制理由/理论,就是照着利于自己利益的内容去描述。

  当你能让一个人笑,又能这个人哭,那么你就会成为这个人的神。

简论人类情感(对人)及社会性的本质


  如果我们认为自然具有可以明确的规律性,那么人际关系(非正式关系)和政治关系(正式关系)同样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一、理论基础
  人是物质的实体,普遍意义的人具有显而易见的生物性,生物性为一个发展运动的过程,展现为物质资料的交换运动,其内容可分为自保与繁衍。
  而人的生物性过程的实现之可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自然环境”,另一为“社会环境”,物质资料的交换对象也可以分做“与自然互动”和“与他人互动”。

  “与他人的互动”即为人的政治性,本质上是一定的物质资料的交换运动。

  二、主体
  存在两类主体,一是个体,即一般意义的单个的人,个体的的意识由两方面构成,个己意志和群体意志。
  另一类主体是第三人格,即群体意志,它分散地存在于各个个体中。

  三、个体差异性
  事实上,个体具有差异性,其根源包括两方面,一是天然的生物性差异,另一是后天的生物性发展所形成的特殊性,称其为人格。

  人格的差异性体现为特定的价值观和特定的行为范式,这种特定性不单单作为一定生物性发展的后果,同时作为一定生物性发展的原因。

  四、交换逻辑
  人与人进行物质交换,根本动机在于个体自身的生物发展性,需要通过其他个体,即他人来实现个体的发展所需。

  人与人具有对等的交换意向,即一方给付,另一方会回馈,不然难以达成交换活动。

  五、判断逻辑
  由于个体差异性,个体之所需,具有一定特别性,反应到个体的意识中即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一个人会有价值认识,什么是“好的”,会有其一定的特别。

  这种特殊性来源于个体差异性,同时又塑成个体差异性。

  六、“判断与交换”
  人有所需求,然后会通过判断目标来需求交换,而对方同样采取如此的方法,当彼此所需达成一致,交换活动即可达成。

  当其中一方不认为对方具有价值性,那么他如果给付对方,会在客观上生成赊欠;如果他拒绝给付对方,会生成拒付。

  七、个体差异性的作用
  由于个体判断的不同,故而导致交换活动中交换内容的不同,
  如甲需求柑橘,而乙需求樱桃,甲拥有樱桃而乙拥有柑橘,他们达成交换,均在自己的意识中获得满意情绪。但是他们彼此交换的实体内容并不相同。

  同理,在赊欠和拒付的情况中,由于主体判断的不同进而的沟通性丧失,会在各方主体中生成不满情绪。

  八、第三人格的作用
  事实上,具有同相个体具有沟通性,其本质为群体意志的自我机制。沟通性保证了族群内个体间的互利性。
  如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只有单一的猎取利用纬度,而食肉动物群体内部的社会规范是其族群意志的自我现实。
  人的人性意识即人的群体意志。

  群体意志能实现着人与人沟通情感的可能(本质是协调物质保障群体)。

  继第七节,达成交易与赊欠和拒付,会由于个体内的群体意志作用给个主体不同的情绪反应。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uoyonggang123/article/details/7911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