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inux源码树中arch/arm/目录的理解

1.概述

       linux是可以支持很多平台的,比如x86、MIPS、ARM,linux要支持这些不同的架构,就必须有各种架构相关的模块代码,这些不同模块代码的实现了对架构硬件资源的管理,而linux内核本身只关注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网络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内容,内核实现上述功能需要的数据结构,由arch/xxx目录下的程序来构造和注册到内核,arch/xxx目录下的程序使用标准的数据结构和接口。

2.分析

       每种架构下,都包含有boot、config、kernel、lib、Kconfig文件或目录,拿ARM架构来说,arch/arm/kernel目录下的head.S文件是linux系统启动的第一个文件;arch/arm/kernel目录下的trap.c文件,对CPU的异常进行初始化;arch/arm/kernel目录下的dma.c,对CPU的dma进行管理;Kconfig文件里的内容在执行make menuconfig时会出现在界面中;configs目录下是一些默认配置文件,可以用来生成内核需要的配置文件.config,执行make menuconfig也会生成一个.config文件,.config文件指导编译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最终生成的vmlinux就是能够运行在该架构下的linux内核;mach-SoC名 目录下的文件,描述了该SoC内部硬件资源(如地址、大小等),mach-Board文件是描述板子资源的文件。

      另外,对不涉及到具体SoC的文件或目录,里面的程序都是对硬件进行逻辑操作的,比如read、write、set、enable、disable等,而涉及到具体SoC或板子的文件,都是会描述资源并且注册资源数据结构到内核的。

                                    

                                                             图1 设计到SoC和不涉及SoC的目录

3.总结

      当拿到一个新的板子时,需要移植linux到板子上,首先知道板子上CPU的架构,然后我们在对应的架构目录下,需要增删、修改一些文件,之后配置linux内核,通过make menuconfig命令或复制、修改configs目录下的默认配置文件,生成.config文件,最后编译内核,具体的移植过程,见另一篇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uibian1234/article/details/814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