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恒大集团用大数据如何精准扶贫

两年前即2015年末,全国贫困人口有5575万,单贵州一省就达493万,约占全国的1/10,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当时,贵州省毕节市有近12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4,也高居第一。面对严峻的脱贫攻坚形势,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表示:“脱贫攻坚是今后五年贵州的首要目标,是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

也是从两年前的今天开始,在全国政协鼓励支持下,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到2018年底帮扶当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作为恒大携手大方的亲历者之一,时任大方县委宣传部长徐萍曾感慨:“他们来的一个星期内,就制定了30亿的脱贫方案,全文1041个字,一个字就值300多万,而且全是干货,没有一句套话、空话。”

恒大无偿投入30亿,是当时中国社会扶贫史上最大的一笔扶贫捐款;2017年5月恒大再无偿投入80亿,累计投入110亿参与毕节精准扶贫,又创下了中国社会扶贫史的一项新纪录。

两年前恒大的30亿“从天而降”大方县,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震撼和惊喜。那时,从大方、毕节、贵州乃至全国,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期待一个答案:到贵州这个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帮扶毕节这个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恒大扶贫该如何破局?

扶贫队员在走访路上

扶贫队员走村入户调查

挨家挨户调查,恒大扶贫队员人人有一双“铁脚板”

结对帮扶以来,恒大扶贫团队一直在思考探索“真扶贫、扶真贫”的突破口,即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与贫困人口的精准对接,进而精准制定帮扶措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2749851 查看本文章

正当大方春暖花开时节,恒大人就亮出了自己的答案——从2016年4月开始,287名恒大扶贫队员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扶贫干部、员工一起,跋山涉水、挨家挨户走访大方县18万贫困老百姓。恒大扶贫团队非常清楚:破解扶贫难题,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进而精准实施帮扶措施,最终实现脱贫攻坚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老百姓!

“去年,我们用了150多天,分三批走遍了大方县3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调查了全县579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现状和致贫原因,也掌握了每户老百姓的具体脱贫意愿,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了基础。”回顾一年多前的入户调查,恒大扶贫大数据部干部方煜琛介绍说。

据了解,恒大入户调查一般三人一组,包括一名恒大员工、一位村干部和一位乡镇干部,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核实贫困户基本信息、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二是宣传恒大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吸纳就业等一揽子帮扶政策,通过摸底、宣传,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制定具体脱贫措施;三是定位贫困户家庭经纬度信息,拍摄记录贫困户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照片。

恒大扶贫干部何万化给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每天走访的贫困户,少的8户9户,多的20到30户。如果路不好走,也可能从清早到深夜,只能走访2户3户人家。调查结束的时候,小组入户走访量最高的接近1500户。通过艰苦的入户调查,我们得到了更精准的数据,找到了更精准的帮扶方向。在入户调查前,这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

摸完家底,就要动员发动。“每走访一户贫困人家,我们都会帮老百姓算养牛、种菜、务工或者搬出深山老林之后的收支账,让他们跟自己一年又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最后只能靠一两亩薄田种些苞谷和土豆,勉强维持生活相比较,引导和劝说他们接受我们的帮扶措施。

今年5月,恒大决定再无偿投入80亿扶贫资金,帮扶范围从大方县扩展到了毕节全市7县3区,并且增派1821名扶贫干部和队员,常驻毕节市各县、乡、村。随后,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一共2100多人的恒大扶贫队员,和当地3000多人的扶贫干部和员工一起,像在大方县一样,走访了全毕节市28万多户、92.43万个贫困百姓,无一遗漏。

在记者看来,正是靠着这两千多双“铁脚板”,恒大扶贫团队完成了结合贫困户意愿制定和实施帮扶措施的目标,实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践行了重在精准、贵在落实的扶贫要义。据介绍,截至目前,恒大实施的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特困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已经覆盖了大方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并实现8万多人初步脱贫。而在毕节全市,恒大抓住脱贫“牛鼻子”实施产业、搬迁和就业扶贫,半年来已经实现了过半贫困人口的覆盖。

“按照我们大数据库显示的数据,今年11月,我们的扶贫措施其实已经100%覆盖了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方煜琛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

扶贫队员走村入户调查

难的不是“要我脱贫”,是敲开贫困百姓“我要脱贫”的心门

大方县地处乌蒙山区,山连山、山环山,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自古“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用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的话说就是,都说蜀道难,其实黔路更难。

不止地形恶劣。毕节及大方,有中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荒山、石山随处可见,耕地奇缺且土壤极不保水。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大多只有自家房前屋后的几分山坡地,“开荒开到山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也因此成为常态。

大山阻断了老百姓通往小康的路,也闭塞了一些老百姓的思想和意识。自近代以来,像晚清封疆大吏、洋务运动名臣丁宝桢那样土生土长的,能够走向全国、闯荡世界且掷地有声的毕节人,也越来越少。

北京姑娘李鑫,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大方扶贫本部干活最拼的两巾帼之一”。说起自己入户调查的经历,特别是谈到激发贫困老百姓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之难,用了“非同一般”四个字。

“因为连续十几天阴雨,我们曾经在泥泞的山路上东摇西晃走了两个小时;因为山路弯弯、路况极差,满载我们调查队员的越野车试过一只后轮子滑出路面、悬空在陡峭的山边。但是,生活不便,道路难走,语言不通,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都不算什么。真正让我们感到难的是,怎样才能打开贫困老百姓‘我要脱贫’的心门,让他们接受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扶贫措施,搬到我们建的那么漂亮的房子里去。同时,在我们的帮助下,发自内心地付诸脱贫努力和行动。”

未完待续

有需要请联系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851004/article/details/816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