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详解——反向传播过程

CNN的反向传播过程,从原理上讲,与普通的反向传播相同(都使用了链式法则),从具体形式上讲,CNN的反向传播公式又比较特殊,这是因为CNN独有的4个特点:

  1. 局部感知:卷积核和图像卷积时,每次卷积核所覆盖的像素只是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也叫做感受野。
  2. 权值共享:同一层的每个感受野被卷积时,卷积参数都是相同的。
  3. 多卷积核:同一层的每个感受野可能被多个不同的卷积核分别进行卷积,输出多个通道(每个卷积核的结果是一个通道)。
  4. 池化:下采样过程,图像经过池化后,大小会缩小一定倍数。

一般的反向传播

一般的反向传播(即全连接网络)的公式如下:

δ i ( l ) = g ( z i ( l ) ) j = 1 S l + 1 δ j ( l + 1 ) w j i ( l ) J ( θ ) w i j ( l ) = δ i ( l + 1 ) a j ( l ) J ( θ ) b i ( l ) = δ i ( l + 1 )

向量形式的表达如下:
δ ( l ) = ( W ( l ) ) T δ ( l + 1 ) g ( z ( l ) ) J ( θ ) W ( l ) = δ ( l + 1 ) ( a ( l ) ) T J ( θ ) b ( l ) = δ ( l + 1 )

详细推导过程见 反向传播算法的公式推导

反向传播公式的分析

1、对于敏感度的传播: δ i ( l ) = g ( z i ( l ) ) j = 1 S l + 1 δ j ( l + 1 ) w j i ( l ) ,可以直接根据链式法则去解释它:
(1)根据前向传播规则, δ i ( l ) 的改变,先影响了此节点的输出值,然后影响了下一层所有的 δ j ( l + 1 )
(2)根据链式法则,此节点由输入到输出,其梯度需要乘以 g ( z i ( l ) )
(3)然后根据多元函数的链式法则,由节点输出到下一层所有节点的输入,其梯度等于所有下一层节点的敏感度的加权和,权值即为对应的 w j i ( l )
总结:
要求一个点的敏感度,只需要看这个点如果变化了,会影响到下一层的哪些点,然后累加上这些点的敏感度*权值。权值越大,下一个点的变化量就会越大,最后传播到最后一层的变化量就会越大,如同蝴蝶效应,因此对于此点的导数就越大,因此需要乘以权值,而不是除以。如果从这一层的输入到下一层的输入需要串联一个激活函数,则需要乘以这个激活函数的导数。
2、同理,可以分析W的求导公式 J ( θ ) w i j ( l ) = δ i ( l + 1 ) a j ( l )
w i j ( l ) 的变化只会影响到下一层的第 i 个节点的输入值,且变化值会被放大 a j ( l ) 倍,因此为 δ i ( l + 1 ) a j ( l )
3、同理,可以分析W的求导公式 J ( θ ) b i ( l ) = δ i ( l + 1 )
b i ( l ) 的变化只会影响到下一层的第 i 个节点的输入值,且没有放大倍数,因为偏置的输入永远是1。

CNN的反向传播

由于CNN一般包含了多个(卷积层 > 池化层)的组合,我们将分别对两种层的反向传播进行分析。

1、卷积层

在一个卷积层,前一层的特征图被多个卷积核所卷积,然后通过一个激活函数,最后组成了输出的特征图。每一个输出特征图可能是多个输入特征图的组合的卷积结果。因此,如果第 l 1 层经过卷积后到达第 l 层,则前向传播过程为

x j l = f ( i M j x i l 1 k i j l + b j l )

其中,
(1) f 为激活函数。
(2) M j 为第 j 个卷积核所作用的第 l 1 层的特征图的集合,集合大小即为第 l 层第 j 个卷积核的卷积层数。
(3) x j l 为第 l 层第 j 通道的输出特征图(是一个矩阵)。
(4) k i j l 为第 l 1 层到第 l 层的第 j 个卷积核、且只取与第 l 1 层第 i 个通道相连接的卷积层(也是一个矩阵)。
(5) b j l 为第 l 1 层到第 l 层的第 j 个卷积核的偏置。
(6) 表示卷积作用。
注意, i M j x i l 1 k i j l 的结果是一个矩阵,后面的加法表示矩阵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加上 b j l ,然后每一个元素被激活函数作用,最后仍然是一个矩阵。
对于卷积层的反向传播,根据上述反向传播公式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公式:
δ j ( u v ) l 1 = f ( u j ( u v ) l 1 ) i A j B ( δ i l ) r o t 180 ( k j i l )

解释:
(1) δ j ( u v ) l 1 为第 l 1 层第 j 个通道第 u 行第 v 列的输入的梯度。
(2) u j ( u v ) l 1 为第 l 1 层第 j 个通道第 u 行第 v 列的输入。
(3) A j 为卷积范围包括第 l 1 层第 j 个通道的卷积核的集合,集合大小不定。
(4) δ i l 为第 l 层第 i 个通道的输入的梯度。
(5) B ( δ i l ) δ i l 的局部块,这个局部块里的每个位置的输入都是卷积得到的,卷积过程都与 u j ( u v ) l 1 有关。
(6) r o t 180 ( . ) 表示将矩阵旋转180度,即既进行列翻转又进行行翻转。
J k i j ( u v ) l = δ j ( u v ) l P ( x i l 1 )

解释:
(1) k i j ( u v ) l 为第 l 1 层到第 l 层的第 j 个卷积核中与第 l 1 层第 i 个通道相连接的卷积层上的第 u 行第 v 列的值。
(2) δ j ( u v ) l 为第 l 层第 j 个通道第 u 行第 v 列的输入的梯度。
(3) x i l 1 为第 l 1 层第 i 通道的输出特征图。
(4) P ( x i l 1 ) x i l 1 的局部块,这个局部块中的每个元素都会在卷积过程中直接与 k i j ( u v ) l 相乘。
J b j l = u , v ( δ j l ) u v

解释:
(1) b j l 为第 l 1 层到第 l 层的第 j 个卷积核的偏置。
(2) δ j l 为第 l 层第 j 个通道的输入的梯度。

2、池化层

如果对第 l 层进行池化得到第 l + 1 层,则前向传播过程为:

x j l + 1 = f ( β j l + 1 d o w n ( x j l ) + b j l + 1 )

其中:
(1) d o w n ( . ) 是一个下采样方法。典型地,此方法会将每一个独立的 n*n 块中的元素进行相加,这样输出图像的长和宽都比原图小了 n 倍。
(2)每一个下采样之后的特征图都乘以了 β 并加上偏置 b ,且不同的特征层的乘子和偏置不同,用下标 j 区分。
反向传播公式为:
δ j l = β j l + 1 ( f ( u j l ) u p ( δ j l + 1 ) )

解释:
(1) δ j l 为第 l 层第 j 个通道的输入的梯度,是一个矩阵。
(2) u p ( δ j l + 1 ) 为上采样操作,将每个元素在两个维度上都展开 n 次,n 为 d o w n ( . ) 下采样时缩小的倍数。其中一种方法是所有展开的元素都与原元素相同,即 u p ( x ) = x 1 n × n
J b j l + 1 = u , v ( δ j l + 1 ) u v

解释:
(1) b j l + 1 为下采样结果传递到第 l + 1 层后第 j 个特征层需要乘以的因子。
(2) b j l + 1 影响了 δ j l + 1 上的所有点,因此需要累加。
J β j l + 1 = u , v ( δ j l + 1 d j l + 1 ) u v

解释:
(1) d j l + 1 = d o w n ( x j l ) ,为下采样结果。
(2) β j l + 1 影响了 δ j l + 1 上的所有点,因此需要累加,且被下采样后的结果放大了,因此需要乘以下采样结果。

参考

[1] Bouvrie J. Notes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 200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appyRocking/article/details/8051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