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线后的滴滴顺风车,未来还会“重新归来”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M7720EIoSi6oA9/article/details/82230006

640


 | 大号科技   Allan 

编辑 | 默然


终于等到!从乐清女孩顺风车遇害事件发生后的第四天,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正式发表道歉声明。从声明的内容来看,如果是滴滴的公关手笔,倒是显得中规中矩,在反思了原因、管理问题和表达歉意之后,又提出了几个行动。只不过,以个人身份联署的形式展现,多少让人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在声明中,有一句话让人特别关注:“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整改期间的短短三个月内,滴滴再次出事,这也让公众对滴滴顺风车是否应该彻底下线产生了很大的质疑。此前,滴滴在自查中的表述是“顺风车不得不暂时下线”。


640


或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创始人和总裁的道歉更进一步表达为“无限期下线”,但整句话依然还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后续的业务满足了前面所说的条件,滴滴顺风车或许也会再次归来。


顺风车之于滴滴


自共享经济火热以来,滴滴就一直是资本追捧的对象。滴滴要做的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这样的“愿景故事”无疑在资本面前增加了不少砝码。而顺风车业务作为滴滴出行版块的一个环节,与快车、专车相比,它的订单数和营收占比虽然维持在5%左右很小的份额,但于滴滴而言,要想舍去并非那么容易。


从目前的出行市场来看,高德、嘀嗒、美团等玩家都已入局,并且有的在原有业务上已经拥有很大体量的用户。倘若在出行全环节中漏出一个口子,给与别人垂直切入的机会,这对于滴滴来说是不愿看到的。


640


此外,从用户和流量的角度来看,顺风车的用户其实也是专车和快车的潜在乘客群体,反之,顺风车司机也有可能转化为专车的司机。如此一来,市场转化的再度提高,正好满足了企业迅速规模化的增长需求,同时进一步巩固滴滴在出行尤其是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地位。

顺风车之于用户需求


此次事件中,被免的一位滴滴高管,曾定义顺风车为一个非常“sexy的场景”。如今看来,这样的“sexy”早已变了味道。当顺风车的产品定位加入了“社交和娱乐化”的元素,在汽车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场景下就会隐藏着人性潜在的风险。


只不过,对于顺风车这样的一种出行形式,依然有着很大的需求。顺风车其实是披着所谓公益外衣的一种“屌丝经济”,与专车和快车相比,它更具有共享经济的内涵在里面。大多数乘客看重的是顺风车的低价与便捷,而司机追求的是成本的分摊与共享。


640


没有了顺风车,黑车、野的是否会大肆卷土重来,出事的概率又会怎样?咱们不得而知。只是,当公众选择了平台,想必大多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而非顺风车本身。从客服的处理方式、审核机制以及整改行动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滴滴其实做得还远远不够。与人心难测相比,这才是公众对滴滴失望甚至愤懑的最主要原因。在未来,顺风车若要继续,平台的有效改进和有关部门的政策跟进,是务必要解决的事情。


互联网企业的“原罪”


不只是滴滴,其实,从最近发生的P2P爆雷、区块链乱象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窥见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一些发展原罪。虽然各种新经济、独角兽公司层出不穷,一系列漂亮的资本数字和创始人的光环越来越耀眼,但随之造成的代价却由整个社会来背负。山寨假货、内容低俗、儿童上瘾、隐私泄露、安全威胁...互联网企业发展途中的种种负面现象也不断产生。


我们知道,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把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互联网企业深谙用户心理,懂得运营之道,它们将人们前三个较低层次的需求发掘得淋漓尽致。不过,在资本面前,有时这个度却并非能有效控制。而当企业迅速膨胀之后,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却并没有随之跟上。


诚然,互联网带给社会的便捷和进步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就像俞敏洪在亚布力论坛上所说的一样,企业家也需要做有情怀的事情。


倘若有一天滴滴顺风车真的回来了,只希望所有的整改落地于行动,而不只是舆论下的说说而已。

本文完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热文哦~



MORE延伸阅读

◐◑ 星巴克牵手阿里,其实,早该如此了!

◐◑ FF汽车更名姓“恒大”了,贾跃亭造车梦想照进现实?

◐◑ 苏宁正式上线短视频购物平台“头号买家”,到底是在急什么?

◐◑ 科大讯飞竟然要上线酷音短视频平台?冲击抖音、快手?

64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7720EIoSi6oA9/article/details/822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