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思考、总结

       我记得张玉x老师说过(类似)"如果我们想做事情,就不要对现有的条件种种抱怨,对可能产生的困难产生畏惧之心"。

       我记得张岱x老师说过(类似)"任何学科学到最后都是相通的"。

       这些话语,现在想想,都是正确的。只是当时,碍于思想、及其各方面的局限性。没能很好的领悟。在毕业后的几年里,我东奔西跑,常因为小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纵使偶有危机感,也常因心有不待,而作罢。当真正的危机到来时,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准备,进而心慌意乱。所幸贵人相助,得有喘息时间。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打开公司的窗户,仰望星空。人的一生是为了什么,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我们不是大地的主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我们在地球的时间是有限制的,长则百年,短则数十载。如何在这样的时间限制下实现自己的价值了,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情商、智商、努力、机遇等等,不一而足。我的答案就是选择+方法+ 信念。

        选择的前提是知己。老祖宗曾经就说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大家都认为知彼难,其实知己也不易。比如个人的承受能力、耐力。没有极限的考验,这些东西是测试不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反复无常。我们常常过高的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因此当真正的压力到来时,早早的选择了放弃。知己是内需,知彼是外需。只有知己才能为未来选择一个好的归宿。说到这里,其实选择可以归结为方向的问题。如果把人生比作为一条船的话,浆是动力(类似一个人的努力程度),目的地就是方向。只有浆,而没有目的地的话,白白耗费了动力。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其次,方法。最近上级,谈到我时,总是说没有发散思维,固执,畏难。这些,我当然是不能承认的。对于自己这些,我自认为还是很自信的。作为理科生,我自认为我的逻辑思维,还是不错的。而畏难,更好像是对背锅的不满。至于说发散的思维。我自认为是认知不够的问题。这就好像<<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电视剧中,一批青年学习,漂洋过海,寻求救国之道的事件,我们总不能因为他们如果没有漂洋过海,就找不到救国之路的问题,归结于他们没有发散思维,是吧!为了成为更优秀的程序员,我学习了算法、Effective C++等书籍。这些东西大大提高了我的思想认知。随着思想加深,我知道了两点:

(1) 做事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2) 也许我们做事的方法是正确,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我们也会很迷茫的。

       认识这些后,我对过去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甚至有点盲干的行为,感到羞愧。深感知识的匮乏,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要从社会大学等具有更高认知的地方学习。

        再者,就是信念。看了几个月的书籍,眼看就要看完了,却发现丢失了,是神马感觉。不甘、失落,总之,五味俱全。换个角度说,对自己喜欢的,无论价值几何,我们都会无比的珍惜。把这份喜好放到工作中,就升华到信念或者信仰的问题。一个做任何抉择前,一定认真考虑,不要过于计较短期金钱的得失。最后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喜欢的产品、信得过的boss。这样人生就会少分折腾。因为专业,所以优秀。为后半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多思、多看、多学、多总结。莫停留。辛苦不是什么高贵的品质。农民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也成不了专家。思想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_fly/article/details/8095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