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17 【垃圾回收算法】复制算法

         前言:上一篇博文,我们介绍了标记-清除算法,其中关于此算法的两个不足之处:效率问题和空间问题 做了特别说明。本篇介绍复制算法就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特别是标记-清除算法可能造成内存空间不连续问题进行改进。

         复制算法

        在介绍复制算法之前,我们细化一下JVM内存结构。在此之前我们将内存结构分为线程共享区域(方法区、堆)和线程独享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细化如下:

    • 新生代
      • Eden 伊甸园     内存占比80%
      • Survivor 存活区(2个)   内存占比10%
      • Tenured Gen 终身区  
    • 老年代
  • 方法区
  • 虚拟机栈 本地方法栈  程序计数器

         复制算法具体如下:

         1.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当进行垃圾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外一个Survivor中。

           2.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

           HotSpot设置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的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只有10%的内存会被“浪费”,但是我们没办法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当Survivor空间不够时,需要依赖其他内存(这里指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

            内存的分配担保就好比我们去银行借款,如果我们信誉良好,在98%的情况下都能按时偿还,于是银行可能会默认我们下一次也能按时按量地偿还,只需要一个担保人能保证如果我们不能还款时,可以从他的账户扣钱,这样对于银行是没有风险的。内存担保也一样,如果另外一个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在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存活的对象时,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392606 查看本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ORSCHE_GT3RS/article/details/8282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