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场景”的软通智慧

作者 | 张戈 (公众号ID:TechECR)

“软通智慧将成为一家场景运营商。”冯嵱所说“场景运营商”,并不容易理解。此前,“行业”一词因涵盖范畴太过宽泛,确实已被业内模糊处理。取而代之,专注更细颗粒度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IT服务商的能力标识。但“运营场景”,又不知如何定义?



IT产业链出现重大升级

传统IT服务模式正在被颠覆,未来每家企业、每个组织、每栋大楼,甚至每个家庭,都将由场景运营商提供服务。”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冯嵱说。软通智慧,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技术服务和运营商。采访冯嵱是在HC2018期间,此时华为刚刚发布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话题也由此展开。软通智慧以“智慧”标识公司的价值,由此最初设定的采访话题是,智能可否改变智慧?智慧如何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冯嵱并没有直接回答上述问题,“人工智能的产业成就和影响力必将超过云计算,但多数企业受技术能力和业务范围限制,只能提供碎片化的解决方案,华为完整的全栈全场景平台可代表产业方向,而且华为是最有能力推动该方向发展的企业。”冯嵱说。

在上述阐述中,软通智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颇为兴奋,但似乎对全栈全场景更为关注。确实,以一家IT服务商的视野,其一定不会聚焦某项技术对行业应用的改变,但当一系列技术群星璀璨般的协同升级,产业服务模式必将由此变化。

500年前,达芬奇最早设计了扑翼机,但受条件限制他没有让第一架飞机升空,因为当时并没有发明发动机。但现在物联网实现海量的数据采集,5G等网络更是将数据传输汇聚,云计算承载了算力资源,也将数据汇聚为池,而人工智能则将上述技术“变现”,以数据驱动创新,向用户提供有价值、可量化的服务。“现在是IT服务商最好的年代,产业链出现重要升级,支撑‘新IT’业务模式的所有因素已经具备。”这才是冯嵱观察技术发展的聚焦点,也是软通智慧提出场景运营的基础。

传统模式已经颠覆

话题由此进一步展开,何为可量化的“新IT”服务?“新IT”服务与“场景化运营”有何关系?传统IT服务商研究行业应用,深度理解应用场景,甚至可以进行信息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其有能力设计、实施数百万行代码的庞大软件系统,但局限在于,“交钥匙”工程看似颇为体现技术和应用能力,但“注重过程不问结果”,其专注场景化提供的是解决方案,而非服务。

“新IT”服务是对传统IT服务模式的颠覆,所有服务价值可被量化,而且用户以量化价值付费。当然,其底层仍是ICT基础软硬件平台。“华为是一家体积庞大,但反应敏捷,有持续创新能力,又有持久战略的企业。”冯嵱认为华为的文化体系,和完整的技术体系,足以支撑软通智慧的战略布局。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IT方案商还将延续传统业务模式,“很多事情,华为想的很清楚,软通智慧也基于华为的平台形成了清晰的战略方向。”

过去30年中,华为一直服务电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未来一切皆可服务,一切也皆需要运营服务。而软通智慧也将扮演城市环境运营商、城市消防运营商等全新角色。“将华为的技术、产品、平台,嵌入到软通智慧的解决方案中,并以服务的形成向用户输出。在此过程中,软通智慧的角色定位是,场景运营商。”冯嵱如此解释未来软通智慧与ICT平台企业的合作关系。

一切皆可服务

而如何将理念落地为实际业务?大潮退去才发现谁在裸泳,同为关注应用场景,但提供解决方案,与提供运营服务确实是两种不同能力维度的体现。

以“智慧环保”为例,软通智慧既能以传统模式提供解决方案,又可向企业用户提供环保监测运营服务。“软通智慧在空气治理关键节点部署检测微基站,同时通过大数据模型算法,通过测算空气扩散率,即可推算形成‘数字大气’。”而更重要的是,“检测区域内的各企业可不需要自行部署设备,自行进行空气排放检测,通过购买软通智慧服务,就可对空气排放进行监测。”冯嵱说。

与此类似,基于政务大数据平台,软通智慧可向企业用户提供工商、税务、交通、医疗等增值服务;而在零售领域,店面商家也不必自行部署摄像头,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软通智慧场景化运营服务,即可了解进出店面的用户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入店和出店时间。楼宇能源控制也可形成数字孪生。软通智慧以数据驱动楼宇节能,并与楼宇物业公司合作,按使用效果进行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控制”每部电梯、每盏电灯达到最佳消耗效率。

“未来场景运营服务商,将服务每家企业、每个组织、每栋大楼,甚至每个家庭,软通智慧不是一家芯片算法公司,也不是公有云服务商,但所有IT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均需要场景化运行才能形成完整服务闭环,未来一切皆可服务,一切也皆需要运营服务。”冯嵱说。

【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报》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同名专栏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3642073/230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