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1949》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3188714

作家黄春明说,天皇宣布日本战败的那一天,他的祖父兴高采烈,觉得“解放”了;他的父亲,垂头丧气,觉得“沦陷”了。十岁的宜兰孩子黄春明,睁大了眼睛看。 是不是,刚好生在什么年份,那个年份就界定了你的身分认同?

“那么,”我再追问,“如果我说,这些福尔摩沙监视员在某个意义上,也是一种‘被害者’——被殖民制度和价值所操弄,因而扭曲变形,你会反对吗?”

我不是说,走出或不走出军营、主战或反战是对的或错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每一个十九岁的人,自己都能独立思考,而且,在价值混淆不清、局势动荡昏暗的关键时刻里,还能够看清自己的位置、分辨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这个世界,会不会有一点不一样呢?

用一个文学的方式,对这一整代已经剩下不多的人,做一个致敬跟告别。

所以,阅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你看到的,不是国共斗争史,而是家族流离的故事;不是英雄人物的成败,而是小人物的挣扎求生;不是纯粹的历史,而是复杂深刻的人性。

人,是龙应台最终极的关注。

重要的是,年轻人要意识到:在集体里,个人有责任做判断。集体里面的个人有反省和觉悟的能力,才能避免集体变成一个失控的机器, 「吞噬了我们前一代人──不管是苏联红军、纳粹德军、日本军或是解放军、国军──的那个可怕的大机器,才有可能将来会变得更文明。」

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谦卑,如果能以人的价值为核心来看的话,很多东西是能够超越的。

今天的世界,国家的界限模糊了,忠诚与否,也变成相对的,但正义二字,还有不可动摇的根基。如果正义与否的观念也抛弃了的话,那么还靠什么来判断是非,人的行为该依据什么准则?

作为读者,我们只能猜测,要么林精武回忆有误,误把兵当成民,要么林精武说的没错,真的发生过解放军把民工推到前线当炮灰的事。无论真实情况如何,严谨的历史学者,会对这种重大材料进行调查核对,而龙应台则信之不疑,大笔春秋,写进书里。

                                                                                                                             -----------《大江大海1949》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013489 查看本文章

《大江大海1949》是龙应台最有争议的一本书,喷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核心的价值观,有人认为她从“人”的角度反对战争,这样的价值观有问题,如果没有战争就也没有人的幸福,另一个喷点是作者的对史实的态度不严谨。我认同后者的批评,对前者却不以为然。

这本书是从战争中的一个个小人物的经历来看时代的大变迁,有大量的人物回忆,角度非常全面,有普通国军士兵日军士兵,普通苏联红军和德军,有被各个势力抓去做壮丁的人,有台湾主动报名参加日军和国军的人,有战后的间谍,还有澳洲甚至美国的各种普通孩子。这跟传统的历史书的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龙应台主要关注“人”,人是怎么样受磨难的。

作者对史实的不严谨是真的,上面引用的一个书评“作为读者,我们只能猜测,要么林精武回忆有误,误把兵当成民,要么林精武说的没错,真的发生过解放军把民工推到前线当炮灰的事。无论真实情况如何,严谨的历史学者,会对这种重大材料进行调查核对,而龙应台则信之不疑,大笔春秋,写进书里。”很精准地表达了我的看法,作者对政治本身是有偏见的,所以带着这种偏见对一些重大材料缺乏了调查核对,导致了不严谨。

有人批评说这本书没有提出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写现象罢了。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所写的现象已经够分量了,已经足够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就是“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悲剧?怎么样避免这样的悲剧?”,作者也给出了答案,就是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人都应该能独立思考,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集体成为一个失控的机器”。

作者的大视角,大慈悲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答案其实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说,如果你手里掌握己方的一些秘密,但是你被俘虏了,如果受到严刑拷打,那么是否应该交代秘密呢?如果不交代就会被杀,此时是否又应该交代呢?如果按照本书中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应该是批判敌人不应该严刑拷打更不应该杀俘虏,因为这不符合国际公约,或者可以说是“不文明”。如果各方都是这样的“文明人”,那么是没有这样的矛盾的。可是如果事实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不文明的人怎么办呢?作者的意思是应该交代的,因为“人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被洗脑的集体价值做烈士是没有必要的。可是如果交代的话会牺牲更多的人怎么办?自己的幸福和其他很多人的幸福存在非此即彼的冲突的时候怎么办?没有答案。这一套价值观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它只适用于各方都遵守这一套价值观都“文明”的前提下,如果有人破坏这个“文明”就无法奏效了,因为无法惩罚这个破坏文明的人,所以这也不是一种均衡的状态。说到底,只有当“文明”也洗脑了人以后它才有效。

这跟儒家思想是一样的,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世界就会很美好,确实是这样的,可是万一有人破坏了这一套那么就面临无解的局面,比如如果皇帝昏庸无度,敌国打过来了,当臣子的怎么办?是继续效忠,还是投降敌方?金庸的一些武侠小说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矛盾的。儒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真遇到这种情况儒家要求臣子继续效忠,可是继续效忠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战争,更多的人民的灾难的。在龙应台的人文主义价值观里,这种情况是看怎样能给人们带来最小的灾难,是应该投降的,可是如果新的势力又会带来新的灾难怎么办?就像李自成靠“迎闯王不纳粮”的谎言欺骗了人民,坐上皇位,但是事实上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幸福。这种情况下投降闯王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仅仅以“人的幸福”作为标准的话会导致人的短视。

但是怎么办呢?不存在一个完全更优的方案。 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好处是在它的理想状态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优于儒家思想理想状态下的生活状态的,因为人的个人欲望可以得到满足,人是自由的,所以应该说他的理想状态相对更稳定一点。坏处是它整体的效益是差于集体主义的,而且要想达到人文主义理想的相对稳定状态是相当难的,需要人民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我认为人文主义对我们的当前现状是进步的,但是同样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不屈服于自己幼年时被洗脑的价值观,但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为了自己的价值观愿意去奉献自我,不为了眼前的诱惑而牺牲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任何忠于自己的价值观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497262/article/details/8318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