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从搭建体系到输出能力

前几年有几部华语电影,像《叶问》、《一代宗师》等都和一个人、一套功夫有关,而从前年到去年的一段时间正好就发生了这么一件计划外的内容,去接触学习了一下咏春,所以我们先从学咏春的故事开始吧。

练拳

练拳这个事,一开始就不是我计划内,甚至也不算是兴趣内的事,但就这么发生了,然后意外有了一些其他感悟。

在刚开始时,确有很多疑惑,但并不排斥。一开始老师并没有教什么招式套路,而是从架构开始。既然是功夫,这个架构就是指身体架构了。为什么不讲招式,讲架构,这是我最初的疑惑?随后,老师用一个生动的示例说明了缘由。

老师先拿上一个挡在胸前上的沙包,让我们挥拳全力击打,他来挡住。然后我们就全力挥拳了,阵势挺大,打在沙包上也砰砰脆响,但老师纹丝不动。反过来,该我拿沙包挡在胸前,老师出拳,拳头接触沙包后发出沉闷的响声,我用尽全身力气也站不住,连连后退,直到碰到墙边才止住退势,胸口隐隐作痛。

好吧,以上描写,有点武侠小说的感觉了,但并不夸张。以后每次老师演示沙包架构教学,各位同学都连连谦让起来。这里面的原理后来听老师讲解才算明了,我们出拳基本都是用的臂力,力量不会太大。而老师出拳用的是身体之力,借助身体架构发全身之力。

力,从脚底触地而起,由腿上腰,扭腰推至背肩,再甩肩推臂,经腕至拳,最后触及被击打之物。在这个过程中,全身都会随这股力量而动,借助全身体重的推动力,会远远的放大这股力量。这股力量甚至超过了他的体重,试想一个成年人那么重的力量推向你,你能接的住?

事实是,经过职业训练的拳击手,正常挥出重拳的力量可以是体重的好几倍。而我们普通人挥拳只用手臂发力,只有体重的几分之一。因为我们没有经过身体架构的训练,身体架构各自配合脱节,力量便耗散在了过程之中,而发不出全身之力。

身体是一个系统,身体架构是一个体系,而出拳的力量便是身体这个系统的整体输出能力。

战争

出拳是个体的能力输出,那么集体呢?

在近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一开始有两个家族,北方的狼家族和南方的狮家族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之初,狼家族在战场上连战连胜,甚至一度俘虏了狮家族的重要人物,但后来突然急转直下,被人在战场之外全灭。

而战争其实是发生在两个体系(国家、家族、部落)之间的能力较量。每一个战场,每一场战役仅仅是体系中一些点的较量,虽然北境的狼家族一开始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但他们这个内部体系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远多于狮家族这个体系,因而被人抓住关键节点,一下瓦解了。

集体的能力较量就像战争,如果仅仅在点上强化,有可能不断赢了战役,但最后却输了战争。

转化

搭建体系最终也是为了输出能力。

之前写过一片搭建知识体系的文章,借鉴了 “点、线、面” 的思路。就个体而言,点是孤立知识点的学习掌握,而线是对这些点的连接,而面则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网。网成,则体系已有雏形,剩下的不过就是继续扩大网的覆盖面或加固网的强度。

有了体系,就完成了初步的力量积蓄,之后的过程和练拳是一个道理。在理解了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还要能发挥出力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反复的应用,不断得到反馈修正,最后形成肌肉记忆的习惯。就像老师一挥拳就能爆发全身之力,我练习了几个月,估计也没到半身之力,这个过程和所有技能的刻意练习过程一致,快不了。

而对于团队群体而言,点是孤立的个体拥有的多样化能力;线是过程,是群体中个体的种种协调过程;而面,是线的交织,过程的集合。团队能力输出其实是一个过程性动作,那么团队强弱就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团队中所有个体形成的体系力量之和,二是转化的效率。

个体之间的比较是擂台赛,而群体之间的较量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能力的输出量与输出效率。

...

体系决定了力量的总量,转化决定了拳拳到肉的痛感。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indwind/p/879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