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大尺度的创新“造风”

作者 | 张戈 (公众号ID:TechECR)

边缘计算,“尺度”确实已经变化很大。

ECC,即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全球最大的边缘计算产业组织。在某种定义下,ECC就代表了边缘计算产业的声音。当然,ECC成立两年来,尺度变化确实很大。其生态成员已经突破200家;应用领域已经从企业及IoT、工业互联网,延伸到了运营商领域;边缘计算参考架构,也已经从2.0版本,演进到3.0版本。此外,ECC还新增孵化了9个测试床方案;并与IEEE、AII、OPC基金会等组织,或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或联合发布产业白皮书。

“造风”的边缘计算

上述即是边缘计算,以及ECC(边缘计算产业联盟)近一年来的变化。其实,已无人质疑边缘计算的产业应用价值,就像我们默认银行需要部署遍布大街小巷的ATM机;就像我们也默认企业分支机构除具有销售职能,也有当机立断的本地处置权力;当然我们也默认不能将所有负担甩给云端。

当然,边缘计算也有发展中“问题”,例如技术多样化、产业碎片化、应用个性化等。由此,正如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所说:“机会主义者总是选择风口,但ECC是在沉淀造风能力。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ECC会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组织飞起来。”

各方声音均衡的产业融合

ECC(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即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简述其一年来的“造风”工作,ECC成员数量新增40余家,已突破200家,涵盖研究机构、运营商、生产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电力和ICT等多个领域。

其中,ICT领域会员从63家,增长至90家。此外,研究机构、生产制造(OT)两个领域,会员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此显示了边缘计算的学术界和产业界、IT产业和OT产业,正在加速融合,联盟中各方声音在均衡呈现。同时,中国移动也加入ECC,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这正式标志着ECC产业生态从企业及IoT、工业互联网应用,延伸到了运营商领域。

边缘计算的温床

再进一步观察ECC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影响力。2018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ECC与AII(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华为等,超过25家国际组织和业界知名厂商,联合发布包含六大工业互联场景的TSN(时间敏感网络)+OPC UA智能制造测试床,这几乎是工业互联领域半壁江山的联合发声。

有何价值?“TSN+OPC UA”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点,是预测性维护、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键推动因素,可以帮助工业企业提升效率,例如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总体成本等。

除“TSN+OPC UA”测试床外,目前ECC已在四大行业已完成30多个测试床方案。2018年,ECC共孵化了9个测试床方案,覆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边缘云平台等领域。

整合资源 统一技术架构

除应用实践之外,IEEE、OPC基金会、AII 等一系列国际组织,也与ECC建立了战略组织级合作。ECC是产业联盟,并非标准化组织,但因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确可实现整合业界资源,统一技术架构。

ECC已与IEEE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边缘计算相关标准、技术、测试床、品牌和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创建与产业相关的开源机会,加速边缘计算产业孵化。ECC还与OPC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推动TSN技术的发展,实现标准化协作。

此外,ECC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已经开展了更深层次合作。双方正通过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和影响力,协同推进边缘计算参考架构、边云协同、OPC UA over TSN等产业研究和示范推广。近期,ECC与AII已联合发布了《边缘计算参考架构3.0》和《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

前者解析了边缘计算产生的背景与需求,强调了边缘计算的概念与价值,并从水平架构到垂直行业,展现了边缘计算参考架构3.0。后者则指出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协同关系,边云协同将放大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价值,并从边缘计算业务形态的维度,阐述了边云协同“三层六类”的能力与内涵。

云网协同 边缘智能

当然,上述“造风”行动,只是为产业发展奠定的基础设施,而边缘计算的未来,至少在“云边协同、边缘智能”两方面,尺度还可以更大一些。

其实过去一年中,联盟成员已在边缘计算的“云边协同、边缘智能”等方面进行了大尺度的技术创新。其中就包括华为边缘云服务、集成AI处理能力的边缘产品Atlas 500智能小站、轻量级边缘计算实时操作系统LerOS,以及英特尔用于对深度神经网络推理加速的视觉处理芯片MovidiusMyriad X VPU等。

目前,上述技术创新已部分落地于产业实践。举例说明,软通智慧是国内顶级IT方案商,其通过“边缘计算+云计算”的技术融合,研发了监控视频外置的智能终端,集成识别的AI算法与推理数据,使传统的摄像机具有识别能力,达到边缘识别的效果。

该智能终端的另一项技术革新是通过利用智能采集分析溯源仪、AI算法技术,从跨界断面的污染预警、工业园区的污染路径识别、饮用水源地水体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并精准锁定污染源。

同时,在“边缘智能”方向上,可重点关注华为推出的智能边缘产品Atlas 500智能小站。在平安城市领域,智能小站可应用于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场景;在智慧交通领域,可应用于信号灯优化、智能疏导等场景;在智能制造领域,可应用于智能质检、柔性制造等场景;在智能安监领域,可应用于越界检测、合规检测、看守所等场景;在无人零售领域,可应用于无人货柜、智慧门店等场景;在智能看护领域,可应用于幼儿园、养老院等。

由此可见,因为云边协同,因为边缘智能,也因为ECC的持续“造风”能力,边缘计算正在融入更多的应用场景。摄像头不再只是图像采集,它还可以进行实时分析;交通信号灯也不再只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它还可以用“眼睛”观察路况;工业生产线的轰鸣也不再是噪声,它是数据音符奏响的音乐。

这正是边缘计算带给产业的改变,其价值意义,也正如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所说,“很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敢为天下先,就可能颠覆这个行业。”

【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报》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同名专栏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3642073/232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