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里化箭头函数埋坑记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逝水流光原创,可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javao_0/article/details/79753780

今天写了个累加的柯里化函数如下:

function add(){
    let that = this;
    let arr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function fn(){
        return add.apply(that, arrs.concat(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
    fn.toString = function (){
        let all = 0;
        for (var i = 0; i < arrs.length; i++) {
            var element = arrs[i];
            all += element;
        }
        return all;
    }
    return fn; 
}

然后运行 console.log(add(1)(2)(3)) 打印 ƒ 6 其中的f可能是谷歌浏览器自己加的。
但是把函数里面的fn修改成如下箭头函数:

var fn = () => {
    return add.apply(that, arrs.concat(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

结果运行结果是 ƒ 4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这是因为忽略了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当然不是 this 的指向问题),就是箭头函数没有 arguments 对象。
所以每次调用的 arguments 都是最开始时候的参数,也就是上面的1,然后这里总共调用了3次函数,加上刚开始的时候初始化的一次所以共使用了四次第一个参数,也就是 1+1+1+1 也就是 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vao_0/article/details/7975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