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周国文


1.1

霍布斯的道德工具论
霍布斯:道德本身没有价值,而只是一项工具。
《利维坦》:假设人是理性利己的,最重要的欲望就是自保。
自然状态:没有形成道德之前的状态,在此状态当中没有任何的规划和限制,拥有绝对的自由。
道德是理性利己的人为了追求长远的利益不得不做的选择。道德本身并不值得追求,它只是促进人获得更大利益的一种工具。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好的规则应该是:1、付出和回报应该成正比;2、弱势群体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求知、审美

普罗提诺

一个人如果在善的生活中追求彼岸的东西,那么,这就不是他所要过的善的生活。

伦理学的致思必须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1.2 伦理与道德

伦理:
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而又和谐有序的辈分关系。
人与人之间及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

伦理就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应然性认识。
所谓伦理:
1、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2、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
3、做人的道理、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说文解字》:
伦,从人,仑声,辈也。
理,从玉,里声,治玉也。

道德定义:道德是非强制地调节现实生活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

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1.3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电车难题

伦理:是比之道德更为完整的系统
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之概括。具有思辨的意义,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道德:1、伦理规则的具体诠释;2、仅仅是伦理的一部分,是伦理具体化的操作体系一种表达方式。

电车难题
很简单,大部分人实际上都听说,就是有一个列车,必经之路上有五个人;你可以拉动拉杆,将列车改道,另外一条道上有一个人。你是否选择拉杆?

由philippa foot提出,用来批判伦理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对于电车难题有两种观点:
1、一旦拉下拉杆,你就成为不道德行为的同谋者,要为另一条轨道上的死负部分责任
2、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所作为,如果不作为,是同等的不道德。

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就是这个案例的意义所在。现实当中的道德状况处于困难和矛盾中,并强迫一个人违背自己的道德原则,并且还存在完全没有道德做法的情况。

如果稍微改变一下电车难题:
列车依然驶向五个人,没有拉杆和另一条轨道。你可以选择推下你身边的一个人,让他挡住火车,你会把他推到铁轨上去吗?

这两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区别:
1、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2、程度的粗暴与温和;
3、后果的直接与间接;
4、对他人死亡责任的积极与消极;
5、蓄意与无意犯罪

康德认为:道德判断来自理性的思维
休谟认为:道德判断来自情感性的思维

道德伦理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谐所需要的秩序。

我们必须反省以下四个问题:
1、why do we believe the things we believe?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我们相信的事情?
2、should we change our atttitudes?我们应不应该改变我们的态度?
3、Are our values justified?是不是我们的价值是正义的呢?
4、what ought to, or should be done?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本来应该做什么?


1.4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生存原则:
尊重和保全生命是一个义务的绝对命令,也是道德的首要原则。
义务的冲突:必须舍弃一部分人的生命而让另一部分人得到生还。

  • 生存的可能性原则

自我优先原则
在此选择自己是最明确的,又是最不明确的。
从本能的意义上,都会考虑有限救自己。

妇女儿童优先原则
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这是出于义务论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的选择这是重视原则的人,比考虑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一般原则,原则不能被轻易破坏。

最大功利或快乐原则
求出哪些对未来的社会贡献会最大的人,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补偿原则(平均功率或公平的快乐)
让大家要轮着享福,即让以前享受过的人告退

德性原则
把好人救出来

义务论原则
不选择船长,船长出于船员伦理,有义务与船只共存亡。做这样的选择看中的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义务。

规范伦理学的三种划分:

  • 功利论、后果论、结论论、目的论:以好、价值为出发点
    个人行为或制度安排的正当与否取决于它所可能促成的作为非道德价值的结果或后果,即看它是否带来善或者好。
  • 义务论(道义论):以应当、义务、正当为出发点
    个人行为或制度安排的正当与否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即看它本身是否正当;往往诉诸原则或者义务。
  • 美德论(德性论):以品质为核心和衡量标准
    着眼于人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的行为;
    制度安排要培养成员的德性。

道德准则冲突的表现

1、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角度:

  • 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
  • 由于个人改变社会角色而造成的新旧角色与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人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

2、从价值行为目标的角度:

  •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或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个人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困境
  • 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利益选择上的困境(生死之间尤为激烈)
  • 基本道德原则之上发生尖锐冲突
  • 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生命价值与自由、尊严以及其他信念之间发生尖锐冲突

3、从行为方式的角度

  • 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
    可否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正当的目的?一个正当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其不正当的手段辩护?
  • 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
    钻社会规则的空子,不正当目的的实现必定包含着对他人或社会利益的侵占

1.6研究伦理学的任务

主要任务:

  • 科学地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源、基础、本质、功能、发展及其规律
  • 指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做出行为的道德评价,增强人们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
  • 在道德冲突中寻求合宜的解决方案

道德冲突并不是指道德要求本身的冲突,而是指行为者在具体情境下难以同时践履多种道德要求时出现的困境,这种困境又可以称为“准则冲突”

所谓准则是主观化了的原则。当道德原则被个体认可、接受了之后,就会转化成他的准则。
一个人总会形成各种准则,在具体情境下,不同准则的要求会令他无所适从,出现了准则冲突。
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个体的道德能力得到锻炼,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种行为符合某种准则,可同时又违反了另一准则。
道德主题在相互冲突的准则之间进行自主的选择,亦即选取其中一个准则,舍弃另一个准则。
从而实现自己的某种道德目的

人一方面可以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又必须对选择负责。
因此,伴随着道德冲突中的自主选择,道德主体的内心常常会体验到种种难言的孤独、焦虑、不安和痛苦。

若要避免这种负面情绪,就需要放弃选择,放弃道德上的自由,听凭权威,但是这就丧失了道德的本质特性,在没有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就不能确立自己的道德价值。
因此,真正独立的主体比如不会放弃自主解决道德冲突的机会,从而也就注定要忍受痛苦的折磨。
行为者的道德能力在这两难的矛盾过程中经受磨炼。

伦理学的特殊方法:

  • 价值分析方法
  • 对道德现象进行价值分析,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
  • 在观察研究中,特别是个体道德研究中,结合使用推己及人和自我省察的方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168880/article/details/8719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