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可以用哪些技巧

内容层面


  1. 所谓“赋”,就是直抒胸意,心里想的是什么就直接说出什么来。
    如陕西民歌《知道不知道》
山清水秀太阳高,
好呀么好风飘,
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
为了那心上人起呀么起大早,
也不管呀路迢迢,
我情愿多辛劳。

2.
所谓“比”,就是用他物比此物。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3.
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物,即先说出一个或一些不相关的事物,然后再说出想要说的事物。
如《化蝶》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4.通感
所谓“通感”,就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为追求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新奇美好而有意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官或肢体的感觉进行错位运用的修辞手法 。
如《竹排情歌》

男:
撑一个竹排,
荡悠悠;
撒一捧思绪啊,
在浪头。
...

5.拟人
所谓“拟人”,就是将事物拟人化。
如《竹排情歌》 中的“垂柳两边走”,“你的簫声为我在守候”。
6.双关
所谓“双关”,就是同样一句话,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双关的运用,关键在于要能找到实体与寓意间的共通点。
如《叫一声我的哥》

叫一声我的哥,
你来听我说:
走远路岔道多,
你千万莫走错。
...

7.嵌入
所谓“嵌入”,就是将一些诗词佳句、名言名句、佳话典故等嵌入歌词中去以给歌词增色。
如《祖国的好江南》

祖国的好江南,
让人最留恋;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艄公弄潮船头立,
小姑踏歌正采莲。
...

外在形式

1.对偶
所谓“对偶”,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字数一样。前后两个乐句之间是一唱一和的呼应关系 。
如《烟雨唱扬州》

风吹云动天不动,
水推船移岸不移;
刀切莲藕丝不断,
山高水远情不离。
 ...

2.排比
所谓“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歌词排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对比关系。
如《叫一声我的哥》

叫一声我的哥,
你来听我说:
走远路岔道多,
你千万莫走错。

叫一声我的哥,
你来听我说:
出门在外风雨多,
你大树下躲一躲。

叫一声我的哥,
你来听我说:
上高山下陡坡,
你千万莫歇脚。
...

3.顶针
所谓“顶针”,就是下一个句子或词是重复上一个句子的结尾的字或词。
如《看见听见》

我开着车,
车窗摇下左边,
边听着歌,哥浮现谁的脸?
脸淌着泪,
泪滑落他的嘴。
嘴角的话,
话说的有多美。
美丽的花,
花开了多少回?
回家的路,
路究竟有多远?
远方的灯,
灯刺伤了双眼。
眼睛里面,
面目全非的视线。

4.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像“一道道”、“一杆杆”、“热腾腾”这种形式的词。
如《山丹丹开花红克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的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的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5.重复
所谓“重复”,就是语句重复出现。
如《长相依》

有句话儿要告诉你,
又怕你伤心哭泣;
有心把你藏在心里,
又觉得对不起你。

希望你呀希望你,
希望你把我忘记;
慢慢地慢慢地把我忘记,
慢慢地变成回忆。

6.加衬词
所谓“加衬词”,就是像“呀“、”呀嘛“、”啊“等这些词。在歌词中加衬词,一种情形是被动地添加,即在与旋律的配合中出现歌词字数不够时,靠加文字来填充旋律空间。另一种情形是为了体现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
如《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乐曲旋律修辞

1.反复
重复前面一个乐句。
2.比拟
以音乐所塑造出来的形象来模拟歌词的内容,以乐音来塑造出歌词中所叙述的事物的形象来。
3.对比
如前一乐句总体是走低,后一乐句总体是上扬的。
4.夸张
对叙述的事加入程度较大的渲染。多用于歌词中某个或某些关键的字词上。
5.对偶
前后两个乐句是一唱一和的呼应关系。是可以增强节奏感的常用手法。
6.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排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对比关系。
7.顶针
就是前一乐句的末尾那个乐汇或最末尾的那一个音与后一个乐句的开头那个乐汇或那一个音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
8.回环
就是旋律到末尾时,能与开头处连得起来,使歌唱者在喝完全曲或唱完歌词的一个段落时自然而然地会接着下一段。

谢谢阅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763897/article/details/881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