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树与树算法

一、树、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不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1.树(英语:tree)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ADT)或是实作这种抽象数据类型的数据结构,用来模拟具有树状结构性质的数据集合。它是由n(n>=1)个有限节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把它叫做“树”是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棵倒挂的树,也就是说它是根朝上,而叶朝下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 每个节点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
  • 没有父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
  • 每一个非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 除了根节点外,每个子节点可以分为多个不相交的子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 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

二叉树的性质(特性)

  • 性质1: 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i≥1)

    证明: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01) 当i=1时,第i层的节点数目为2{i-1}=2{0}=1。因为第1层上只有一个根结点,所以命题成立。
    (02) 假设当i>1,第i层的节点数目为2{i-1}。这个是根据(01)推断出来的!
    下面根据这个假设,推断出"第(i+1)层的节点数目为2{i}“即可。
    由于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有两个孩子,故"第(i+1)层上的结点数目” 最多是 “第i层的结点数目的2倍”。即,第(i+1)层上的结点数目最大值=2×2{i-1}=2{i}。
    故假设成立,原命题得证!

  • 性质2: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 - 1个结点(k≥1)

    证明:在具有相同深度的二叉树中,当每一层都含有最大结点数时,其树中结点数最多。利用"性质1"可知,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结点数至多为:
    20+21+…+2k-1=2k-1
    故原命题得证!

  • 性质3: 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数为N0,而度数为2的结点总数为N2,则N0=N2+1;

  •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必为 log2(n+1)

    证明:根据"性质2"可知,高度为h的二叉树最多有2{h}–1个结点。反之,对于包含n个节点的二叉树的高度至少为log2(n+1)。

  • 性质5:对完全二叉树,若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编号,则编号为i 的结点,其左孩子编号必为2i,其右孩子编号必为2i+1;其双亲的编号必为i/2(i=1 时为根,除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5856328 查看本文章

(1)完全二叉树——若设二叉树的高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h层有叶子结点,并且叶子结点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布,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
高度为h,并且由2{h} –1个结点的二叉 树,被称为满二叉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满二叉树的性质:

  1. 满二叉树的第i层的节点数为2n-1个。
  2. 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必有2^k-1个节点 ,叶子数为2^k-1。
  3. 满二叉树中不存在度为1的节点,每一个分支点中都两棵深度相同的子树,且叶子节点都在最底层。
  4. 具有n个节点的满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完全二叉树

定义:一棵二叉树中,只有最下面两层结点的度可以小于2,并且最下一层的叶结点集中在靠左的若干位置上。这样的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

特点: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且最下层的叶子结点集中在树的左部。显然,一棵满二叉树必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未必是满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1. 满二叉树是一棵特殊的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2. 在满二叉树中最下一层,连续删除若干个节点得到完全二叉树。
  3. 在完全二叉树中,若某个节点没有左子树,则一定没有有子树。
  4. 若采用连续储存的方式存放二叉树,则节点下标之间的关系(根节点下标为0):

若某个节点的下标为 i ,则这个节点的父节点的下标为 i / 2。
  
  若某个节点下标为 i ,且节点的度为2,则这个节点的左子节点的下标为 2 * i + 1 ,右子节点的下标为 2 * i + 2 。
  
  除了根节点外,左子树的下标为基数,右子树的下标为偶数。

二、树的其他知识–节点

树的术语

  • 节点的度: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节点的度;
  • 树的度: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的度称为树的度;
  • 叶节点或终端节点:度为零的节点;
  • 父亲节点或父节点: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 孩子节点或子节点: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根节点称为该节点的子节点;
  • 兄弟节点:具有相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 节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
  • 堂兄弟节点:父节点在同一层的节点互为堂兄弟;
  • 节点的祖先:从根到该节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节点;
  • 子孙:以某节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节点都称为该节点的子孙。
  • 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称为森林;

三、二叉树的遍历(广度优先、深度优先—中序遍历)

树的遍历是树的一种重要的运算。所谓遍历是指对树中所有结点的信息的访问,即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我们把这种对所有节点的访问称为遍历(traversal)。那么树的两种重要的遍历模式是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一般用递归,广度优先一般用队列。一般情况下能用递归实现的算法大部分也能用堆栈来实现。

深度优先遍历
对于一颗二叉树,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是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的搜索树的分支。
那么深度遍历有重要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式常被用于访问树的节点,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访问每个节点的次序不同。这三种遍历分别叫做先序遍历(preorder),中序遍历(inorder)和后序遍历(postorder)。

下面着重说一下,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 在中序遍历中,我们递归使用中序遍历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再递归使用中序遍历访问右子树

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序遍历就是 7381940526

广度优先遍历
从树的root开始,从上到下从从左到右遍历整个树的节点

def breadth_travel(self, root):
        """利用队列实现树的层次遍历"""
        if root == None:
            return
        queue = []
        queue.append(root)
        while queue:
            node = queue.pop(0)
            print node.elem,
            if node.lchild != None:
                queue.append(node.lchild)
            if node.rchild != None:
                queue.append(node.rchild)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mxt668/article/details/886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