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共享丨软件测验篇(二):软件测验模型汇


时刻:2017-04-18 15:00:45   来历:http://w w w.rimiedu.com  作者:睿峰

一、V模型
在软件测验方面,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尽管很多赋有实践经历的测验人员仍是不太熟悉V模型,或许其它的模型。V模型已存在了很长时刻,和瀑布开发模型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由此也和瀑布模型相同地受到了批评和质疑。V模型中的进程从左到右,描绘了基本的开发 进程和测验行为。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十分明确地标明了测验进程中存在的不同等级,而且清楚地描绘了这些软件测验阶段和开发进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联系。
 
局限性:把测验作为编码之后的最终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过错直到后期的检验测验才干发现。
 
二、W模型
V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地阐明早期的测验,无法表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验” 的准则。在V模型中添加软件各开发阶段应同步进行的测验,演化为W 模型(如下图)。在模型中不难看出,开发是“V”,测验是与此并行的“V”。基于“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验”的准则,在软件的需求和规划阶段的测验活 动应遵从IEEE1012-1998《软件验证与确认(V&V)》的准则。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着重的是测验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验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用和规划同样要测验。测验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
 
W模型也有局限性。W模型和V模型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规划、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无法支撑迭代、自发性以及改变调整。
 
三、X模型
X模型也是对V模型的改进,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彼此分离的编码和测验,此后经过频频的交接,经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履行的程序。
 
X模型的左边描绘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彼此分离的编码和测验,此后将进行频频的交接,经过集成最终成为可履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 行程序进行测验。己经过集成测验的制品能够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能够作为更大规划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明改变能够在各个部分发作。 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验,这是不进行事先方案的特殊类型的测验,这一方式往往能协助有经历的测验人员在测验方案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过错。
 
四、H模型
H模型中,,软件测验进程活动彻底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验点预备就绪时,就能够从测验预备阶段进行到测验履行阶段。软件测验能够尽早的进行,而且能够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这个示意图演示了在整个出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验“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它流程能够是任意的开发流程,例如规划流程或许编码流程。也就是说,,只需测验条件成熟了,测验预备活动完成了,测验履行活动就能够进行了。
 
H模型揭示了一个原理:软件测验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H模型指出软件测验要尽早预备,,尽早履行。不同的测验活动能够是按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重复的,只需某个测验到达预备就绪点,测验履行活动就能够展开。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imiedu/p/1089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