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品类和品类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xiaxianba/article/details/91489099

这几天接到一些数据分析类任务,按照产品分类统计各自指标,但目前公司维护的产品分类标准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的版本至少三个,新需求不断的提出新的品类划分方法,很多公司都存在这种现象:“八大品牌”、“三大产品”、“十大系列”、“五大标准”等等,概念越提越多,给实际的数据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归根溯源还是品类管理没有做好。(读者请注意:这里的品类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分类,但商业界有更多角度的解释。)

一、定义

关于品类业内其实有很多不同定义,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区分、辨别而产生的概念,具体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其定义可能各有侧重,下面我们来整理下各种定义:

  1. 大众定义:商品分类。
  2. 商超定义(家乐福):品类即商品的分类,一个小分类就代表了一种消费者的需求。
  3. 百度百科定义:品类(Category),是指目标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单一利益点(Single Benefit Point,简称为SBP)。每个单一利益点都由物质利益(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双面构成。
  4. 商业定义(AC尼尔森调查公司):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需求驱动和购买行为的理解。可以引申出品类管理等概念。

二、作用

通过以上四种不同方式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和商超的定义更接近我们的理解,从实际使用和便利角度来看待品类,通过品类对商品划分、方便商品的维护和管理。百科和商业定义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品类,通过品类管理去打造品牌,这个是商业定义的最终目标,这也是这两者最基本的区别。从定义上来看这两者好像关联性不是很强,笔者从亲身经历和自己的思考角度说清楚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姑且把大众和商超品类叫做大众品类、百科和商业品类称为商业品类。)

  1. 品类的共同基础;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品类,品类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把品类就直接当做分类好了,提到分类我们的分类标准很多,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超市中有玻璃碗碟、木质碗碟、陶瓷碗碟、不锈钢碗碟,如果从材质角度划分这四类碗碟是不是都被划分到不同材质分类中去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四件商品会被摆放到不同的地方;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思考,我们去超市买碗碟肯定是希望所有碗碟都摆放在一起方便我们挑选,而不去考虑是玻璃制的碗碟、木质碗碟、还是陶瓷碗碟或不锈钢碗碟。商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品类划分是不是意味着按功能划分比按材质划分要更合适点,但是不是这个划分标准是最好的或者这个划分标准是不是可以适用于所有场景呢,接着上面的这个例子,如果是运输公司,你说她们会怎么划分,肯定是按材质啊,为什么,玻璃、陶瓷是易碎品,统一放在易碎品运输清单中;木材是易燃品统一放在易燃品运输清单中等等,不锈钢是非易碎品,可以放在普通运输清单中;在这个场景中按材质划分又起到作用了。所以按那种方式划分品类还是要根据具体场景去分析,这只是比较简单的两个案例,这也是为什么对品类有这么多不同的定义的原因。
  2. 大众品类是商业品类的基础;通过上面的解释,大家是不是对品类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大众品类是从大众使用的便利性角度去划分品类,同理商业品类是从商业品牌角度去思考去品类的,但是反过来不管商业品类怎么划分都需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所以又不得不回归大众品类的定义,虽然商业品类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创造出很多天马行空的品类出来,但既要考虑自身使用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品牌在市场上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3. 品类管理;通过上面两个说明,我们大体上能得出一个观点,品类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但是有很多衡量的标准,比如场景、实用、目标。而品类管理就是在市场上宣传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商品品类建设成强大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去拓展市场。最终品类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既要能解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同时又要解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品牌依赖)

参考文献:
1.品类
2.品类管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axianba/article/details/9148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