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探路者从盈利走向亏损,他还有机会逆袭吗?

户外用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中国户外用品行业随着户外运动的不断发展步入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这让户外用品行业有巨大的市场。

探路者在国内属于较出名的户外品牌。作为“户外用品第一股”的探路者,早在2015年时探路者开始探索多元化发展,并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活动,甚至全面进军旅游以及体育领域,但就是因为多元化拖累了探路者的业绩。

2015年财报显示,尽管探路者的营业额收入猛增121.99%,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0.5%,直到2017年,探路者开始出现大幅亏损。2017年时,探路者的净利润变为-8485万元,同比下跌151.24%。

面对如此巨亏,探路者管理层选择换届改选,由探路者创始人之一:王静重回探路者。上任后的王静在2017年报中提出“回归户外用品主业”战略。

在经营3年的旅游业务已经达到十几亿元的规模后,留给探路者的路,只剩下卖资产、关店、裁员、压缩研发投入这些“下策”,探索者业绩之所以下滑如此厉害,除了多元化发展影响还有没有别的方面的问题呢?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户外运动才刚刚兴起,国外的户外品牌才刚进入中国。在一次新技术博览会上,探路者创始人王静和盛发强看中了一个折叠式休闲帐篷的项目,之后他们购买了这项帐篷的专利,并远赴江苏进行学习培训,并将原有的公司业务也从印刷转到开发折叠式旅行帐篷。

但当时在国内同类的产品有许多,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内脱颖而出呢?

这是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他决定采用“U”形曲线来打造探路者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从品牌建设和研发能力着手,另一方面是从市场营销开始,这两方面是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部分,而在中间的生产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当时公司已经实现了生产环节完全外包。

从1999年起,探路者开始开发帐篷、防潮垫、睡袋一系列的户外设备,将生产和销售集于一体。2002年至2005年,是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探路者就在2002年时逐渐将生产外包;2003年时在国内第一家户外用品专卖店正式成立;2004年拥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和仓库;直至2008年,公司早已将产品完全外包;2009年,探路者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批登录创业板的28家公司之一。

从上市至2014年,探路者的业绩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而随后的几年,探路者就陷入了买买买当中,探路者不断的加速构建户外用品、旅行服务、体育行业三大业务同时发展,然而却因为探路者的战略与这些行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也就是因为过度的扩张,使公司在获得短暂的盈利后就陷入连续亏损当中,甚至还要出售自己部分的×××来维持企业的净利润。

看着探路者一路走来从盈利到亏损,除了因为扩张行业时期,精力分散较为严重,作为主业的户外用品并没有得到重点的关注,再加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其产品创新不足,便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探路者除了要解决品牌自身的问题外,还需要面对竞争对手给的压力。

即使近几年户外用品市场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是各大运动品牌并没有忽视这户外用品的市场,这也导致户外用品行业竞争越发激烈。

很多企业衰落的原因就在于,虽然他们的优势还在,但因为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某一方面的优势有所降低,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将自身产品做好总比盲目的扩大数量来得好,毕竟产品是企业的第一战略,只要把产品做好了,不管是什么战略你都能够做好。

更多精彩文章,请搜索关注“艾老思”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421462/241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