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最早是独立运行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开始出现在家家户户的书桌上,计算机网络诞生于1950~1960年这一时间段。计算机近距离构成的小型网络,叫做局域网,简称LAN(local area network),一个局域网能小到是同一个房间里内的两台计算机,或大到校园里的上千台机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LAN技术,其中最出名的是'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出现于1970年,原理是用根以太网电线连接所有的计算机,数据是以光信号的形式被传输到电缆中。同一个局域网内,一台计算机发送一条数据,其它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数据,这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办法是:给每台算机一个MAC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全称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身份证一样独一无二,厂家会在计算机被生产出来之前,在网卡上烧一个MAC地址,一共64位,12个十六进制位组成。这样计算机只需要监听数据的头部上的MAC地址是否和MAC相同,如果相同就接收,反之不接受这个数据,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2、载体指数据共享的媒介,以太网的载体是铜线,wifi的载体是传播无线电波的空气。许多计算机同时侦听载体,所以叫多路访问。载体传输数据的速度叫带宽。但是,使用共享的媒介会产生一个问题,网络流量较小时,计算机可以等待载体清空,然后传输数据。但网络流量较大时,两台计算机同时传输数据的概率也会上升,这样会产生冲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计算机监听电线中的电信号来检测这些冲突如果有冲突,延时1秒在传输,如果1秒后还是有冲突,延时2秒、再有冲突延时4秒、8秒、16秒直到成功传输。这种呈指数级别增长的等待时长叫'指数退避'。

3、为了减少冲突,提升效率,需减少同一载体中设备的数量。载体和其中的设备合称“冲突域”,幸好我们有交换机这种东西,假设一根电缆连了6台计算机,这叫一个冲突域,为了减少冲突,利用交换机将其拆成两个冲突域。交换机会记录一个列表,上面写着哪个MAC地址在哪边网络,a要传数据给c,交换机不会把数据转发给另一边的网络,同一时间e给f传数据,网络是空的,两个传输可以同时进行,但如果f想传数据给a,数据会通过交换机,两边网络都会被短暂占用,现今的互联网也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4、互联网是由很多个连在一起的小的网络组成的,有趣的是大型网络传输数据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通常有多条线路,这叫带出了另一个东西:路由。路由相当于邮递员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数据的三种交换方式分别是:1、电路交换;2、报文交换;3、分组交换。电路交互的缺点是费用太高、浪费资源,但军队、银行和一些机构会购买专用线路来连接数据中心,好处是随意使用,无需共享,带宽高。报文交换的缺点是会将整个报文一起发出去,加入数据量比较大,会造成网络阻塞,后面在传其它很小的东西,都要等大文件传完。报文具体格式是由“互联网协议”定义的,简称IP(internet protocol),所以在谷歌浏览器的network里看到的就是报文,它包含头部信息、请求头、请求体等一些东西。我们在互联网上请求一个地址,都需要遵守互联网协议,具体实现就是给每台联网的计算机一个ip地址。有时,同一个报文的多个数据包,会走不同的路线,最终被指定的计算机接收,但是会出现乱序的情况。幸运的是在ip协议之上还有其它协议,比如tcp协议,它可以将每个数据包编号,这样就解决了乱序问题,这种方式就叫分组交换。如今的互联网就是这么运行的。

5、一些标准协议像ICMP(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估计有100多亿台联网的设备。像联网冰箱、恒温器这些是“物联网”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rrjc/p/1161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