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历程与底层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iCloudEnd/article/details/101462467

我的认知

  • 我认为西医不是对中医的毁灭性攻击,而且帮助中医不断强大。)拓宽数据维度->优化模型)
  • 我认为,从中医发展历程来看,我觉得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不断拓宽数据维度的基础上,进而逐步修补优化理论模型。

中医发展到历史沿革(《丛桂草堂医案》)

夫吾国医学之发明.其源古矣.周秦时代.医师诊病之法.大率注重于气色脉候.听声写形.详见素灵难经.后汉张仲景崛兴.于望鼻色目色外.更注意语声呼吸以参合脉候症状.六朝至唐.如褚彦道孙思邈辈.则又重在明症候.询嗜好.察致疾之由来.辨病脏之虚实.相其老壮.酌其浅深.归本于博涉多诊.屡用三端.此周秦以迄晋唐.诊断术之大略也.厥后金元四大家.暨明之韩天爵陶节庵等.名医 起.则又兼审风土时令.以决病之阴阳燥湿.且兼施腹诊之法.佐望闻问切四诊之不逮.是又视周秦汉晋之时加详矣.清初江右喻嘉言出.乃主张先议病.后议药.取古人诊病之法而融会贯通之.凡风土时令.体质肥瘦.年龄长幼.病之新久.以及情志苦乐.脉症现状.莫不辨析毫芒.以审定其阴阳虚实.外感内伤.上下表里.何脏何腑.何因何症.然后采用古人七方中何方.十剂中何剂.规则谨严.有条不紊.

  • 周秦时代(周代到秦末)
    注重于气色脉候.听声写形
  • 后汉
    张仲景注意语声呼吸以参合脉候症状
  • 六朝至唐
    褚彦道、孙思邈又重在明症候.询嗜好.察致疾之由来,注重个性化诊疗
  • 金元四大家
    引入了风土人情、四季天气等数据,用阴阳燥热来决定病情,增加了腹诊的方法,补充望闻问切的不足。
  • 清初
    江右喻嘉言主张先议病.后议药。

我认为,从中医发展历程来看,我觉得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不断拓宽数据维度的基础上,进而逐步修补优化理论模型。

中医看西医

然后叹中医诊断术之精妙.殊未逊于西人.虽器械之用未备.而脉诊望诊问诊腹诊之法既精.则亦足以赅括之矣.况辨虚实.分气血.论攻补.昔贤发明.尤多独到之处,足补西医之缺.而惜乎解人难索也.

我认为西医不是对中医的毁灭性攻击,而且帮助中医不断强大。

拓宽数据维度->优化模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CloudEnd/article/details/101462467